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0 引言 | 第11-16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页 |
·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创新及不足 | 第15-16页 |
1 近代中国政府审计演进的时代背景 | 第16-23页 |
·清末政府审计体制的改革 | 第16-19页 |
·清末筹建审计院 | 第16-17页 |
·清末民初的财会制度 | 第17-19页 |
·民国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 第19-23页 |
·民国时期的政府机构设置概况 | 第19-21页 |
·民国时期的经济 | 第21-23页 |
2 近代中国政府审计方式演进的开端:北京政府时期(1912-1928) | 第23-30页 |
·隶属国务总理的审计处时期(1912.9.1914.6) | 第23-26页 |
·审计处时期的政府审计机构职责概述 | 第23-24页 |
·开始注重事前审计 | 第24-25页 |
·送达审计与就地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式的运用 | 第25-26页 |
·隶属大总统的审计院时期(1914.6.1928.6) | 第26-28页 |
·审计院时期的政府审计机构职责概述 | 第26-27页 |
·以事后审计监督为主 | 第27-28页 |
·改进送达审计与就地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式 | 第28页 |
·北京政府时期审计方式运用的历史评价 | 第28-30页 |
3 近代中国政府审计方式演进的成长阶段:广州国民政府时期(1925-1927) | 第30-33页 |
·国民政府监察院时期 | 第30-32页 |
·监察院时期的政府审计机构职责概述 | 第30-31页 |
·事前审计与事后审计相结合 | 第31页 |
·定期送达审计 | 第31-32页 |
·广州国民政府时期审计方式与方法运用的历史评价 | 第32-33页 |
4 近代中国政府审计方式演进的完善阶段: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8-1949) | 第33-41页 |
·南京国民政府审计院时期(1928.2-1931.2) | 第33-35页 |
·审计院时期的政府审计机构职责概述 | 第33-34页 |
·以事前审计为主,事后审计及稽察为辅 | 第34-35页 |
·以送达审计为主,就地审计及委托审计为辅 | 第35页 |
·监察院审计部时期(1931.2-1949) | 第35-39页 |
·监察院审计部时期的政府审计机构职责概述 | 第35-36页 |
·事前审计、事后审计、稽察的全面审计 | 第36-38页 |
·以实行就地审计为主,辅以送达审计、巡回审计 | 第38-39页 |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审计方式运用的历史评价 | 第39-41页 |
5 近代政府审计方式演进路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41-47页 |
·近代政府审计方式演进路向 | 第41-43页 |
·制约近代政府审计方式发展的因素 | 第43-47页 |
·政治因素——政局不稳,政令难行 | 第43-44页 |
·难以实现真正民主 | 第44-45页 |
·法制因素——与审计相关的制度不完善 | 第45-46页 |
·经济因素——审计机构人员和经费有限 | 第46-47页 |
6 近代中国政府审计方式演进的评价与启迪 | 第47-52页 |
·近代政府审计方式演进的评价 | 第47-48页 |
·政府审计方式演进的经验总结 | 第48-52页 |
·加强审计模式的独立性 | 第48-49页 |
·实行全面审计与专项调查相结合 | 第49-50页 |
·注重计算机审计的发展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后记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