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5页 |
| ·选题意义 | 第12-16页 |
| ·国内外数值模拟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 ·铸造数值模拟技术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 ·有限元技术应用于车轮结构设计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 ·车轮疲劳性能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 ·ProCAST软件介绍 | 第20-22页 |
| ·发展历程 | 第20-21页 |
| ·ProCAST软件的主要特点 | 第21-22页 |
| ·ANSYS软件简介 | 第22-23页 |
| ·ANSYS的功能和特点 | 第22-23页 |
| ·ANSYS结构 | 第23页 |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 第二章 车轮造型设计 | 第25-34页 |
| ·引言 | 第25页 |
| ·车轮造型设计的组成要素 | 第25-26页 |
| ·轮辋设计要求与标准 | 第26-28页 |
| ·车轮实体造型 | 第28-34页 |
| ·三维造型技术分析 | 第28-30页 |
| ·车轮的实体建模 | 第30-32页 |
| ·使用现代CAD技术建模的优点 | 第32-34页 |
| 第三章 车轮铸造过程模拟及工艺优化 | 第34-63页 |
| ·引言 | 第34页 |
| ·铸件充型过程数值模拟理论基础 | 第34-39页 |
| ·充型过程的流体力学基础 | 第34-37页 |
| ·粘性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 | 第37-39页 |
| ·铸件凝固过程数值模拟理论基础 | 第39-42页 |
| ·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 | 第40页 |
| ·热传导微分方程 | 第40-41页 |
| ·单值条件 | 第41页 |
| ·变热物性参数 | 第41-42页 |
| ·铸件凝固过程缩孔、缩松预测 | 第42-45页 |
| ·铸件缩孔、缩松预测 | 第42-43页 |
| ·压力条件下的缩孔、缩松预测 | 第43-45页 |
| ·低压铸造基本原理及特点 | 第45-48页 |
| ·基本原理 | 第45-47页 |
| ·工艺特点 | 第47-48页 |
| ·低压铸造SU0011车轮模拟的前处理 | 第48-54页 |
| ·SU0011型号车轮网格的划分 | 第48-49页 |
|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49-50页 |
| ·低压铸造机压力参数的设定 | 第50页 |
| ·分配材料 | 第50-51页 |
| ·求解温度场时一些传热问题的确定及物性参数的选择 | 第51-54页 |
| ·铸造成型过程模拟及结果分析 | 第54-58页 |
| ·充型过程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4-55页 |
| ·凝固过程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5-57页 |
| ·铸造收缩缺陷的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7-58页 |
| ·改进方案及实际效果分析 | 第58-62页 |
| ·SU0011型号车轮结构分析 | 第58-59页 |
| ·模具修改方案 | 第59页 |
| ·修改模具后模拟计算结果及其分析 | 第59-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四章 考虑铸造残余应力的铝合金车轮加载的有限元数值计算 | 第63-75页 |
| ·引言 | 第63页 |
| ·计算铸造残余应力 | 第63-66页 |
| ·铸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的理论基础 | 第63-66页 |
| ·铸造应力场的模拟计算结果 | 第66页 |
| ·ProCAST与ANSYS的连接 | 第66-70页 |
| ·ProCAST网格单元与ANSYS软件的连接 | 第66-67页 |
| ·ProCAST计算生成的应力文件与ANSYS的连接 | 第67-70页 |
| ·利用ANSYS对车轮铸件进行结构分析 | 第70-74页 |
| ·无残余应力的铝合金车轮外加载荷的应力数值分析 | 第70-71页 |
| ·有残余应力的铝合金车轮外加载荷的应力数值分析 | 第71-73页 |
| ·比较分析 | 第73-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第五章 有铸造残余应力车轮的弯曲疲劳性能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 第75-87页 |
| ·引言 | 第75页 |
| ·车轮弯曲疲劳试验简介 | 第75-78页 |
| ·实验样品的选择 | 第75-76页 |
| ·试验设备 | 第76-77页 |
| ·试验注意事项 | 第77页 |
| ·试验弯矩的确定 | 第77-78页 |
| ·试验失效判定依据 | 第78页 |
| ·车轮弯曲疲劳性能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 第78-85页 |
| ·车轮有限元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78-79页 |
| ·A356的材料特性 | 第79-80页 |
| ·载荷的处理 | 第80-82页 |
| ·残余应力的考虑 | 第82页 |
|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82-84页 |
| ·车轮结构强度考虑 | 第84-85页 |
| ·实际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 | 第85页 |
|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87-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94-95页 |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