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5页 |
1 显齿蛇葡萄植物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显齿蛇葡萄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 第11页 |
·显齿蛇葡萄的分布 | 第11页 |
·显齿蛇葡萄的形态特征 | 第11-12页 |
·显齿蛇葡萄的化学成分 | 第12页 |
2 二氢杨梅素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二氢杨梅素的分布含量及作用 | 第12-13页 |
·二氢杨梅素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显齿蛇葡萄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 | 第15-2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5-17页 |
·材料 | 第15-16页 |
·外植体的选取 | 第15页 |
·继代培养材料的选取 | 第15页 |
·培养基的制备 | 第15页 |
·外植体的消毒与接种 | 第15-16页 |
·方法 | 第16-17页 |
·不同培养基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16页 |
·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16页 |
·叶片不同部位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16页 |
·不同光照强度下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16页 |
·不同光照时间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16-17页 |
·添加不同椰子汁用量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17页 |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组合的愈伤组织诱导 | 第17页 |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的继代培养 | 第1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7-22页 |
·不同培养基对显齿蛇葡萄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17-18页 |
·不同的外植体在相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的培养基上培养效果的比较 | 第18页 |
·叶片接种的不同部位对显齿蛇葡萄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18-19页 |
·光照强度对显齿蛇葡萄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19页 |
·光照时间对显齿蛇葡萄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19-20页 |
·椰子汁用量对显齿蛇葡萄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20页 |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组合对显齿蛇葡萄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20-22页 |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显齿蛇葡萄继代培养的影响 | 第22页 |
3 讨论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显齿蛇葡萄细胞悬浮培养 | 第24-32页 |
1 材料与试剂 | 第24-25页 |
·材料 | 第24页 |
·愈伤组织培养基 | 第24页 |
·愈伤组织培养条件 | 第24页 |
·主要试剂 | 第24页 |
·悬浮系的建立 | 第24-25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25-31页 |
·不同基本培养基对悬浮细胞培养的影响 | 第25页 |
·不同转速对悬浮细胞培养的影响 | 第25-26页 |
·不同接种量对悬浮细胞培养的影响 | 第26-27页 |
·愈伤组织不同继代数对悬浮细胞培养的影响 | 第27页 |
·悬浮细胞不同继代数对悬浮细胞培养的影响 | 第27-28页 |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悬浮细胞培养的影响 | 第28-29页 |
·光照条件对悬浮细胞培养的影响 | 第29-30页 |
·椰子汁对悬浮细胞培养的影响 | 第30-31页 |
3 讨论 | 第31-32页 |
第四章 显齿蛇葡萄离体培养物与植株不同部位二氢杨梅素含量比较 | 第32-40页 |
1 材料与试剂 | 第32-33页 |
·材料 | 第32页 |
·试剂 | 第32-33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33-39页 |
·方法 | 第33-34页 |
·组织培养方法 | 第33页 |
·液相色谱条件 | 第33页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与计算 | 第33页 |
·待测液制备 | 第33-34页 |
·徒手切片观察黄酮类物质在叶片中的分布情况 | 第34页 |
·结果 | 第34-39页 |
·二氢杨梅素对照品的全波段扫描 | 第34-36页 |
·二氢杨梅素对照品的测定 | 第36页 |
·成熟叶片中二氢杨梅素含量的测定 | 第36-37页 |
·果实中二氢杨梅素含量的测定 | 第37页 |
·悬浮液中二氢杨梅素含量的测定 | 第37-38页 |
·嫩叶中二氢杨梅素含量的测定 | 第38页 |
·愈伤中二氢杨梅素含量的测定 | 第38-39页 |
·老叶中二氢杨梅素含量的测定 | 第39页 |
·黄酮类物质在叶片中的分布情况 | 第39页 |
3 讨论 | 第39-40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创新点 | 第40-42页 |
1 结论 | 第40-41页 |
2 创新点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缩略词表 | 第46-47页 |
主要设备 | 第47-48页 |
图版及说明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54页 |
作者简介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