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小麦分子生物学鉴定及对大麦黄矮病毒品系抗性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大麦黄矮病毒的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生物学特征 | 第9页 |
·大麦黄矮病毒形态与病原株系 | 第9-10页 |
·大麦黄矮病毒在小麦上的发病规律 | 第10页 |
·小麦黄矮病的危害及防治 | 第10-11页 |
·病毒与植物寄主的相互作用 | 第11-14页 |
·植物抗性 | 第12页 |
·植物防御系统的诱导 | 第12-13页 |
·Gene for gene 学说 | 第13-14页 |
·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转基因技术概述 | 第15页 |
·抗病毒转基因技术概述 | 第15-16页 |
·小麦抗BYDV 转基因研究进展 | 第16页 |
·转基因生物安全性与风险性分析 | 第16-18页 |
·生物安全概述 | 第16-17页 |
·转基因生物安全性潜在的风险 | 第17页 |
·转基因生物安全的风险性评价 | 第17页 |
·转基因生物检测和环境监测 | 第17-18页 |
·植物基因的遗传转化 | 第18-20页 |
·基因枪法 | 第18-19页 |
·农杆菌介导法 | 第19页 |
·花粉管通道法 | 第19页 |
·小麦抗病毒基因育种新途径 | 第19-20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转基因小麦田间抗病性鉴定 | 第21-2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1-22页 |
·材料 | 第21页 |
·田间试验设计 | 第21页 |
·方法 | 第21-22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2-27页 |
·转基因小麦人工接种试验隔离区 | 第22-26页 |
·自然条件下转基因小麦抗病性鉴定 | 第26-27页 |
·讨论 | 第27-28页 |
第三章 T4 代转基因小麦分子鉴定 | 第28-3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8-31页 |
·材料 | 第28页 |
·方法 | 第28-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3页 |
·PCR 鉴定 | 第31-32页 |
·southern 杂交 | 第32-33页 |
·PCR-southern 杂交 | 第33页 |
·讨论 | 第33-35页 |
第四章 转基因小麦常规杂交 | 第35-3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材料 | 第35页 |
·方法 | 第35页 |
·杂交组合 | 第35-36页 |
·结果分析 | 第36页 |
·讨论 | 第36-38页 |
第五章 转基因小麦安全性评价 | 第38-4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8页 |
·材料同2.1.1 | 第38页 |
·方法 | 第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0页 |
·转基因小麦对介体昆虫的影响 | 第38-39页 |
·转基因小麦对真菌病害的影响 | 第39-40页 |
·转基因小麦对非靶标生物杂草的影响 | 第40页 |
·讨论 | 第40-42页 |
第六章 讨论与展望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51页 |
附录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