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国内外第三方支付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境外第三方支付监管研究概述 | 第13-14页 |
·国内第三方支付监管研究概述 | 第14-17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结构框架 | 第17-18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2. 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分析 | 第20-37页 |
·网上支付与第三方支付 | 第20-22页 |
·第三方支付的运行 | 第22-30页 |
·第三方支付的运行模式 | 第22-26页 |
·第三方支付的市场特征 | 第26-30页 |
·第三方支付的风险与监管 | 第30-37页 |
·第三方支付的风险 | 第30-32页 |
·第三方支付的监管 | 第32-37页 |
3. 第三方支付市场监管的博弈分析 | 第37-48页 |
·第三方支付中介的信用进化博弈 | 第39-41页 |
·无第三方支付中介参与的博弈 | 第39-40页 |
·有第三方支付中介参与的信用进化博弈 | 第40-41页 |
·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的博弈分析 | 第41-45页 |
·一次性博弈 | 第42-43页 |
·重复博弈 | 第43-44页 |
·模型的进一步分析 | 第44-45页 |
·引入监管的博弈分析 | 第45-48页 |
·博弈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45-46页 |
·博弈模型的启示 | 第46-48页 |
4. 第三方支付机构监管博弈 | 第48-57页 |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违规获利的诱惑与规则的强制 | 第48-52页 |
·模型建立 | 第49-50页 |
·模型分析 | 第50-51页 |
·模型启示 | 第51-52页 |
·非对称信息动态博弈--监管行为的示范效应与学习机制 | 第52-57页 |
·模型结构 | 第53-54页 |
·示范效应对违规者的影响 | 第54-57页 |
5. 第三方支付监管的委托-代理模型分析 | 第57-63页 |
·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57-60页 |
·比较静态分析 | 第60-61页 |
·模型的意义 | 第61-63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63-68页 |
·研究结论 | 第63-64页 |
·关于第三方支付监管的思路与建议 | 第64-66页 |
·研究的局限性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后记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