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探析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3页
文献综述第13-15页
一、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概述第15-31页
 (一)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提出的背景第15-20页
  1 人类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第15-16页
  2. 人类生态危机的挑战第16-17页
  3. 国际环境教育的兴起第17-19页
  4. 党和政府的重视第19页
  5.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觉醒第19-20页
 (二) 生态文明观的基本理念第20-24页
  1. 生态价值理念第21页
  2. 生态平等理念第21-22页
  3.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第22-23页
  4. 生态责任理念第23-24页
 (三)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定义第24-29页
  1.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定义第24-25页
  2.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目标及原则第25-29页
 (四)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意义第29-31页
  1. 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第29-30页
  2. 有利于高校德育改革的创新第30页
  3. 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第30-31页
二、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现状分析第31-42页
 (一)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表现第31-33页
  1. 生态忧患意识产生第32页
  2. 生态求知欲彰显第32-33页
  3. 生态感知力增强第33页
 (二)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存在的问题第33-38页
  1. 生态知识缺乏第33-34页
  2. 生态文明意识发展不平衡第34-37页
  3. 生态文明行为习惯尚未养成第37-38页
  4. 大学生生态行为能力不高第38页
 (三)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8-42页
  1. 高校生态教育存在不足第38-39页
  2. 国家生态规范的空场第39-40页
  3. 社会部分公众生态素养差的消极影响第40-41页
  4. 大学生自身能力的缺陷第41-42页
三、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第42-60页
 (一) 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第42-45页
  1. 进行生态现状教育,提升大学生生态危机意识第42-43页
  2. 进行生态科学教育,增强大学生生态科学意识第43页
  3. 进行生态伦理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第43-45页
 (二) 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情感第45-47页
  1. 全面认识自然,培养大学生的自然敬畏感第45-46页
  2. 创设生态文明情境,培养大学生的自然亲近感第46页
  3. 体悟生态自然之美,培养大学生的自然审美情感第46-47页
 (三) 养成大学生生态文明习惯第47-51页
  1. 进行生态法制教育,养成大学生依法环保习惯第47-48页
  2. 进行生态榜样教育,养成大学生崇尚环保的习惯第48-49页
  3. 进行生态消费方式教育,养成大学生生态消费习惯第49页
  4. 进行生态生活方式教育,养成大学生生态生活习惯第49-50页
  5. 进行生态学习方式教育,养成大学生生态学习习惯第50-51页
 (四) 培养大学生生态行为能力第51-54页
  1. 进行生态科学研究,提高大学生生态研究能力第51-52页
  2. 创设生态实践机会,提高大学生的生态参与能力第52-53页
  3. 利用生态教育基地,提高大学生生态实践能力第53-54页
 (五) 构建生态校园关系第54-57页
  1. 促进师生沟通,构建生态的师生关系第54-55页
  2. 促进生生和谐,构建生态的生生关系第55页
  3. 加强自我修养,构建生态的人与自我关系第55-56页
  4. 建设生态校园环境,构建生态的人与校园关系第56-57页
 (六) 提供生态社会环境支撑第57-60页
  1. 政府加强生态立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支撑第58页
  2. 媒介加强生态宣传,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支撑第58-59页
  3. 社会形成生态共识,提供良好的公众环境支撑第59-60页
结束语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附:论文所得部分数据样本第65-67页
后记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志愿者活动的协调机制研究
下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社团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