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情态动词表达情态的对比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6页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的范围和对象 | 第10-12页 |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五、语料来源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情态系统研究 | 第16-27页 |
第一节 情态的定义 | 第16-18页 |
第二节 情态的分类 | 第18-22页 |
一、认识情态 | 第20-21页 |
二、道义情态 | 第21页 |
三、动力情态 | 第21-22页 |
第三节 动力情态、道义情态、认识情态的关系 | 第22-23页 |
第四节 与情态相关的几组概念 | 第23-25页 |
一、语气和情态 | 第23-24页 |
二、主观情态和客观情态 | 第24-25页 |
第五节 情态表达的主要手段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汉英情态动词的语法地位 | 第27-39页 |
第一节 汉语情态动词的语法地位 | 第27-34页 |
一、汉语情态动词的名称 | 第31-32页 |
二、汉语情态动词范围划定的标准 | 第32-33页 |
三、汉语情态动词成员的确认 | 第33-34页 |
第二节 英语情态动词的语法地位 | 第34-36页 |
一、英语情态动词的命名 | 第34页 |
二、英语情态动词范围划定的标准 | 第34-35页 |
三、英语情态动词成员的确认 | 第35-36页 |
第三节 汉英情态动词语法特征的对比 | 第36-37页 |
第四节 情态动词在词类系统中的地位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汉英情态动词表达的情态语义系统 | 第39-64页 |
第一节 汉语情态动词表达的情态语义系统 | 第39-49页 |
一、认识情态 | 第39-43页 |
二、道义情态 | 第43-45页 |
三、动力情态 | 第45-49页 |
第二节 英语情态动词表达的情态语义系统 | 第49-62页 |
一、认识情态 | 第49-55页 |
二、道义情态 | 第55-60页 |
三、动力情态 | 第60-62页 |
第三节 汉英情态动词表达的情态语义系统的对比 | 第62-64页 |
第五章 汉英情态动词表达情态的句法分析 | 第64-82页 |
第一节 陈述句 | 第64-68页 |
一、肯定句 | 第64-65页 |
二、否定句 | 第65-68页 |
第二节 疑问句 | 第68-76页 |
第三节 祈使句 | 第76-79页 |
第四节 感叹句 | 第79-82页 |
第六章 汉英情态动词表达情态的语用分析 | 第82-100页 |
第一节 以言行事 | 第82-94页 |
一、言语行为理论 | 第82-83页 |
二、情态动词的以言行事作用 | 第83-92页 |
三、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 | 第92-94页 |
第二节 情态量值 | 第94-100页 |
结束语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106-107页 |
致谢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