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恋爱、家庭、婚姻论文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民众幸福感研究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4页
中文文摘第4-7页
目录第7-9页
绪论第9-17页
 一、研究的目的和价值第9-11页
  (一) 研究的目的第9页
  (二) 研究的价值第9-11页
   1 、理论价值第9-10页
   2 、实践价值第10-11页
 二、中西方哲学史上的幸福观第11-15页
  (一) 中国哲学史上的幸福观第11-13页
  (二) 西方哲学史上的幸福观第13-15页
 三、中西方幸福感研究现状第15-17页
  (一) 中国幸福感研究的现状第15页
  (二) 西方幸福感研究的现状第15-17页
第一章 幸福感概述第17-27页
 第一节 幸福感概念的哲学内涵第17-22页
  一、满足人生生存、发展需要第18-19页
  二、正确的“实践”第19-21页
  三、积极的主观心理感受第21-22页
 第二节 影响民众幸福感的基本因素第22-27页
  一、收入、就业与民众幸福感第23-24页
  二、文化认同、政治参与与民众幸福感第24页
  三、个体因素与民众幸福感第24-27页
第二章 关注民众幸福感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必然要求第27-33页
 第一节 民众幸福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第27-30页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27-29页
  二、民众幸福感是构建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第29-30页
 第二节 关注民众幸福感是体现"以人为本"的必然趋势第30-33页
  一、改革开放以来关于民众幸福感变化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启示第30-31页
  二、关注民众幸福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具体行动第31-33页
第三章 影响民众幸福感的现实因素分析第33-45页
 第一节 生存需要得不到满足,制约了民众幸福感的提升第33-36页
  一、失业率的上升直接导致民众幸福感下降第33-34页
  二、住房问题难以解决成为民众幸福感的拦路虎第34-35页
  三、弱势群体缺少保障,医疗保障不健全第35-36页
 第二节 未满足民众对发展的需要,导致民众幸福感下降第36-39页
  一、环境污染加剧影响民众生活质量第36-38页
  二、能源资源被动受约束加剧影响可持续发展第38页
  三、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使民众输在发展的起跑线上第38-39页
 第三节 缺乏有效心理调整机制,抑制民众幸福感提升第39-45页
  一、收入分配差距和贫富差距的拉大导致民众产生相对剥削感第39-41页
  二、缺乏有效自我心理调节途径导致民众心态失衡第41-42页
  三、社会急速转型,新的社会整合规范尚未建立第42-45页
第四章 提升民众幸福感和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实途径第45-55页
 第一节 政府应努力使民众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得到适度满足第45-49页
  一、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为提升民众的幸福感提供物质基础第45-46页
  二、调节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第46-48页
  三、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为提升民众幸福感提供制度保障第48-49页
 第二节 民众应提高生活品味,以精神充实为终极追求第49-55页
  一、端正价值的辩证追求是获得幸福的前提第49-50页
  二、适当物质欲望是获得幸福的动力第50-51页
  三、提升道德境界是通向幸福的阶梯第51-55页
第五章 结论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61-63页
致谢第63-65页
个人简历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服务型政府社会工作者的培育与发展研究
下一篇: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社会保障政策公平性研究--基于福建省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