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的三维建模及流场模拟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课题背景 | 第10页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摩托车空气动力学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理论研究 | 第11-12页 |
·风洞试验 | 第12页 |
·道路试验 | 第12页 |
·CFD数值模拟研究 | 第12页 |
·摩托车空气动力学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外摩托车空气动力学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摩托车空气动力学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本文研究内容及关键问题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关键问题 | 第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2章 摩托车空气动力学理论基础 | 第17-24页 |
·摩托车气动六分力 | 第17-19页 |
·气动力对摩托车性能的影响 | 第19-20页 |
·气动力对摩托车动力性的影响 | 第19-20页 |
·气动力对摩托车燃油经济性的影响 | 第20页 |
·气动力对摩托车操作稳定性的影响 | 第20页 |
·空气动力学数值计算原理及流程 | 第20-21页 |
·原理 | 第20-21页 |
·流程 | 第21页 |
·FLUENT软件介绍 | 第21-23页 |
·GAMBIT模块 | 第22页 |
·FLUENT求解器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摩托车的三维逆向造型 | 第24-33页 |
·摩托车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24-31页 |
·摩托车三维数据的采集 | 第25-26页 |
·摩托车的逆向造型 | 第26-29页 |
·摩托车各部件的装配 | 第29-30页 |
·整车模型的简化 | 第30-31页 |
·人体造型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摩托车外流场的数值模拟 | 第33-44页 |
·模型及计算域的建立 | 第33-35页 |
·网格划分及处理 | 第35-38页 |
·计算域网格划分 | 第35-37页 |
·车轮网格划分 | 第37页 |
·网格的信息及处理 | 第37-38页 |
·选择计算模型 | 第38-40页 |
·求解器的定义 | 第38-39页 |
·湍流模型的选择 | 第39-40页 |
·定义材料属性 | 第40页 |
·边界条件设置 | 第40-42页 |
·求解 | 第42页 |
·收敛判定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摩托车的外流场分析 | 第44-65页 |
·摩托车的流场分析 | 第44-48页 |
·压强及速度场分析 | 第44-46页 |
·尾部流场及湍流分析 | 第46-48页 |
·车身表面及纵向中心对称面流态分析 | 第48页 |
·摩托车气动力分析 | 第48-51页 |
·有无驾驶员情况下的摩托车空气动力学对比 | 第51-52页 |
·不同速度下的摩托车空气动力学研究 | 第52-55页 |
·车身表面压力分布对比分析 | 第53页 |
·湍流特性对比分析 | 第53-54页 |
·摩托车气动阻力系数验证 | 第54-55页 |
·侧风状态下的摩托车气动力特性 | 第55-59页 |
·侧风加载方法 | 第55-56页 |
·侧风加载模型及条件 | 第56-57页 |
·侧风下的摩托车流场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57-59页 |
·基于CFD分析的摩托车局部造型改进 | 第59-63页 |
·前大灯车罩倾角的改进 | 第59-61页 |
·分流孔的设置 | 第61-63页 |
·车身前部的整体改进 | 第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6章 总结 | 第65-67页 |
·全文总结 | 第65-66页 |
·展望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