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5页 |
·四环素类抗生素在水产品中的药物残留情况 | 第8-9页 |
·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技术 | 第9-17页 |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理化性质 | 第9-11页 |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作用机理 | 第11-12页 |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残留危害 | 第12-13页 |
·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限量标准 | 第13页 |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检测方法 | 第13-17页 |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 第17-23页 |
·胶体金的制备 | 第17-18页 |
·高质量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18-21页 |
·金标抗体制备 | 第21-22页 |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优点 | 第22-23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3页 |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5-40页 |
·实验试剂及材料 | 第25-26页 |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6页 |
·常用溶液配置 | 第26-28页 |
·实验动物 | 第28页 |
·实验动物来源 | 第28页 |
·实验动物的要求 | 第28页 |
·实验动物饲养条件 | 第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40页 |
·四环素类抗生素人工抗原的制备 | 第28-30页 |
·人工抗原的浓度的测定 | 第30-31页 |
·四环素类抗生素人工抗原的鉴定 | 第31-32页 |
·动物免疫 | 第32页 |
·四环素类抗生素抗血清的制备 | 第32-34页 |
·四环素类抗生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34-36页 |
·杂交瘤细胞的鉴定 | 第36-37页 |
·单克隆抗体亚类测定 | 第37页 |
·腹水诱生制备单克隆抗体及抗体纯化 | 第37页 |
·胶体金标记四环素类抗生素单克隆抗体探针的制备 | 第37-40页 |
第3章 四环素类抗生素抗原及其抗血清的制备 | 第40-60页 |
·四环素类抗生素人工抗原的制备 | 第40-42页 |
·碳化二亚胺(DCC)法 | 第40-41页 |
·邻联甲苯胺(O-TOLIDINE)法 | 第41-42页 |
·人工抗原浓度测定 | 第42-43页 |
·四环素类抗生素人工抗原的紫外扫描及偶联率分析 | 第43-48页 |
·DCC 法制备的四环素类抗生素人工抗原的紫外扫描 | 第43-45页 |
·O-TOLIDINE 法制备的四环素类抗生素人工抗原的紫外扫描 | 第45-47页 |
·四环素类抗生素人工免疫抗原偶联率的分析 | 第47-48页 |
·四环素类抗生素完全抗原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48-53页 |
·牛血清白蛋白的红外图谱分析 | 第48-49页 |
·四环素与四环素免疫原的红外光谱图分析 | 第49-50页 |
·土霉素与与土霉素免疫原的红外光谱图分析 | 第50-51页 |
·金霉素素与金霉素免疫原的红外光谱图分析 | 第51-52页 |
·强力霉素素与强力霉素免疫原的红外光谱图分析 | 第52-53页 |
·四环素类抗生素抗血清的制备 | 第53-58页 |
·双琼脂扩散检测血清效价结果 | 第53页 |
·ELISA 法检测血清效价结果 | 第53-56页 |
·抗体检测 ELISA 最佳工作条件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4章 四环素类抗生素单克隆抗体金标探针的制备 | 第60-72页 |
·四环素类抗生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60-65页 |
·细胞融合及筛选 | 第60-63页 |
·杂交瘤细胞的鉴定 | 第63-64页 |
·单克隆抗体亚型鉴定 | 第64-65页 |
·腹水诱生制备单克隆抗体及抗体纯化 | 第65页 |
·胶体金标记四环素类抗生素单克隆抗体探针的制备 | 第65-70页 |
·胶体金的制备 | 第65-67页 |
·胶体金标记抗体最适条件优化 | 第67-70页 |
·本章小节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缩略词表 | 第79-8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