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导论 | 第9-12页 |
·课题科学意义 | 第9页 |
·关于勃拉姆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2页 |
第1章 勃拉姆斯生平及Op.76 的创作背景和风格 | 第12-16页 |
·勃拉姆斯生平 | 第12-13页 |
·勃拉姆斯钢琴作品创作分期 | 第13-15页 |
·Op.76 的创作背景和创作风格 | 第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2章 和弦结构的多样化处理 | 第16-26页 |
·四、五度音程的应用 | 第16-17页 |
·三、六、八度音程的大规模运用 | 第17-19页 |
·皮卡迪终止的运用 | 第19-20页 |
·变音和弦 | 第20-21页 |
·和弦附加音 | 第21-23页 |
·连续的和弦附加音 | 第22-23页 |
·具有转调作用的主和弦附加音 | 第23页 |
·复合和弦 | 第23-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和声进行的个性化处理 | 第26-35页 |
·持续音的应用 | 第26-32页 |
·作为古典主义和声特征的和声低音持续 | 第26-27页 |
·Op.76 中持续音的特殊运用 | 第27-32页 |
·和声意外进行中的逻辑性 | 第32-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丰富的调式调性 | 第35-46页 |
·同主音大小调交替 | 第35-37页 |
·平行大小调交替 | 第37-38页 |
·和声大调和中古调式的运用 | 第38-40页 |
·转调手法的运用 | 第40-45页 |
·等音转调 | 第41-42页 |
·利用减七和弦转调 | 第42-43页 |
·调性的逻辑观念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特色和弦外音的运用 | 第46-50页 |
·延留音的应用 | 第46-47页 |
·倚音的应用 | 第47-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作者简介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