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 | 第3-10页 |
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前言 | 第15-20页 |
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2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2.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2.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3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第一部分 理论基础及应用实践 | 第20-27页 |
1 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基本理论 | 第20-23页 |
1.1 制度及其内涵 | 第20-21页 |
1.2 交易成本概念及特征 | 第21-23页 |
2 寻租理论 | 第23-24页 |
2.1 寻租的界定及其内涵 | 第23页 |
2.2 医药领域政府寻租行为的危害 | 第23-24页 |
3 几种医用高值耗材价格治理模式及其启示 | 第24-27页 |
3.1 商业保险(市场)控费模式——以美国为例 | 第24-25页 |
3.2 政府控费模式——以英国为例 | 第25页 |
3.3 医保(第三方)直接控费模式——以台湾地区和日本为例 | 第25-26页 |
3.4 “中国式”医用高值耗材治理模式 | 第26-27页 |
第二部分 医院费用结构及医用高值耗材的价格变化 | 第27-41页 |
1 广西卫生总费用及人均可支配收支情况 | 第27-30页 |
2 广西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情况 | 第30-32页 |
3 广西某三级医院住院医疗费用构成比分析 | 第32-37页 |
3.1 研究资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3.2 结果 | 第33-36页 |
3.3 讨论 | 第36-37页 |
4 广西医用高值耗材价格管理现状 | 第37-41页 |
4.1 广西某三级医院心脏起搏器类及冠状动脉支架类耗材使用基本情况 | 第37-39页 |
4.2 广西公立医院耗材加成管制的基本情况 | 第39页 |
4.3 广西耗材集中招标采购模式及其成效 | 第39-41页 |
第三部分 医用高值耗材价格虚高的主要成因 | 第41-50页 |
1 国家管制存在的问题 | 第41-43页 |
1.1 制度供给方式的局限性 | 第41页 |
1.2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不健全 | 第41-42页 |
1.3 集中招标采购方式的弊端 | 第42-43页 |
2 行业准入存在的问题 | 第43-44页 |
2.1 市场准入门槛高 | 第43-44页 |
2.2 医疗机构收费标准参差不齐 | 第44页 |
3 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 | 第44-46页 |
3.1 生产技术垄断 | 第44-45页 |
3.2 国产替代率低 | 第45页 |
3.3 专业人才紧缺 | 第45-46页 |
4 流通环节存在的问题 | 第46-48页 |
4.1 流通渠道壁垒较高 | 第46-48页 |
4.2 政府监管不力 | 第48页 |
5 使用及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 | 第48-50页 |
5.1 存在临床滥用耗材现象 | 第48-49页 |
5.2 医疗机构耗材库存管理乱象 | 第49-50页 |
第四部分 治理医用高值耗材价格虚高的对策及建议 | 第50-60页 |
1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 第50-52页 |
1.1 弱化制度供给的有限准入秩序 | 第50页 |
1.2 建立激励相容的耗材价格管制制度 | 第50-51页 |
1.3 加快优化医用高值耗材采购方式 | 第51-52页 |
2 简化行业准入程序 | 第52-54页 |
2.1 落实医用高值耗材市场“放管服” | 第52-53页 |
2.2 加快落实耗材“零差率” | 第53-54页 |
3 打破外企垄断市场格局 | 第54页 |
3.1 提升国产耗材竞争力 | 第54页 |
3.2 培养高素质科研队伍 | 第54页 |
4 消除流通壁垒 | 第54-56页 |
4.1 探索电子信息化的专业物流体系 | 第54-55页 |
4.2 弥补公共制度缺位 | 第55-56页 |
5 规范临床使用及管理 | 第56-58页 |
5.1 建立奖惩分明的医务人员薪酬制度 | 第56-57页 |
5.2 建立社会信用约束 | 第57页 |
5.3 探索精细化耗材库存管理模式 | 第57-58页 |
6 善用医保第三方控费 | 第58-60页 |
6.1 发挥医保杠杆平衡作用 | 第58-59页 |
6.2 努力实现从DRGs到按价值付费的飞跃 | 第59-60页 |
总结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66-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