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7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12-14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4页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24-27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25页 |
1.4.3 创新之处 | 第25-27页 |
第2章 几何作图历史简介及相关概念 | 第27-35页 |
2.1 几何作图历史简述 | 第27-29页 |
2.2 三大作图难题历史及解决历程简述 | 第29-31页 |
(1)化圆为方 | 第30页 |
(2)倍立方体 | 第30-31页 |
(3)三等分角 | 第31页 |
2.3 研究对象简介 | 第31-33页 |
2.4 作图研究分类 | 第33-35页 |
(1)作图理论 | 第33页 |
(2)作图解决问题 | 第33页 |
(3)单具作图 | 第33页 |
(4)作图与代数间联系 | 第33-34页 |
(5)作图教学 | 第34页 |
(6)作图争论 | 第34页 |
(7)作图中的谬误性问题 | 第34-35页 |
第3章 1949-1966 年间初中几何作图研究及其特点 | 第35-65页 |
3.1 1949-1957年间初中几何作图研究情况 | 第35-52页 |
3.1.1 教学大纲中初中几何作图要求变迁概述 | 第35-39页 |
3.1.2 初中几何作图研究者群体 | 第39-40页 |
3.1.3 作图专有名词 | 第40-41页 |
3.1.4 平面几何作图研究情况 | 第41-49页 |
3.1.5 初中几何作图研究整体概况及其原因分析 | 第49-52页 |
3.2 1958-1966年间初中几何作图研究情况 | 第52-63页 |
3.2.1 教学大纲中初中几何作图要求变迁概述 | 第52-54页 |
3.2.2 初中几何作图研究者群体 | 第54-55页 |
3.2.3 平面几何作图研究情况 | 第55-61页 |
3.2.4 初中几何作图研究整体概况 | 第61-63页 |
3.3 小结 | 第63-65页 |
第4章 1978-2000 年间初中几何作图研究及其趋势 | 第65-82页 |
4.1 1978-1985年间初中几何作图研究情况 | 第65-73页 |
4.1.1 教学大纲中初中几何作图要求变迁概述 | 第65-67页 |
4.1.2 初中几何作图研究者群体 | 第67-68页 |
4.1.3 作图专有名词 | 第68页 |
4.1.4 平面几何作图研究情况 | 第68-71页 |
4.1.5 初中几何作图研究整体概况及其原因分析 | 第71-73页 |
4.2 1986-2000年间初中几何作图研究情况 | 第73-80页 |
4.2.1 教学大纲对初中几何作图要求变迁概述 | 第73-76页 |
4.2.2 初中几何作图研究者群体 | 第76页 |
4.2.3 平面几何作图研究情况 | 第76-79页 |
4.2.4 作图研究整体概况 | 第79-80页 |
4.3 小结 | 第80-82页 |
第5章 2001-2012 年间初中几何作图研究及其特点 | 第82-90页 |
5.1 课程标准对初中几何作图要求的变迁 | 第82-84页 |
5.2 初中几何作图研究者群体 | 第84页 |
5.3 初中几何作图研究情况 | 第84-88页 |
5.4 小结 | 第88-9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90-10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90-97页 |
6.1.1 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中作图要求之变迁 | 第90-92页 |
6.1.2 初中平面几何各类作图研究之变迁 | 第92-97页 |
6.2 初中平面几何作图研究发展特点 | 第97页 |
6.3 初中平面几何作图研究影响因素 | 第97-99页 |
6.4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5页 |
附录 | 第105-120页 |
致谢 | 第120-122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