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沉积相及与页岩气的关系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5页 |
1.1 研究目的意义及选题来源 | 第7-8页 |
1.2 国内外勘探现状与研究进展 | 第8-11页 |
1.2.1 国内外勘探开发概况 | 第8-9页 |
1.2.2 国内外页岩气沉积相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 第11-1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3.2 技术路线图 | 第11-12页 |
1.4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2-13页 |
1.5 取得的主要认识及创新性成果 | 第13-15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5-18页 |
2.1 地理位置 | 第15页 |
2.2 构造位置及特征 | 第15-18页 |
第3章 地层 | 第18-33页 |
3.1 地层顶底界特征及划分 | 第18-24页 |
3.1.1 底界特征 | 第18-21页 |
3.1.2 顶界特征 | 第21-22页 |
3.1.3 地层特征及划分 | 第22-24页 |
3.2 地层对比与展布特征 | 第24-33页 |
第4章 岩相 | 第33-44页 |
4.1 岩石类型及颜色 | 第33-35页 |
4.1.1 泥(页)岩 | 第34页 |
4.1.2 粉砂岩 | 第34页 |
4.1.3 碳酸盐岩 | 第34-35页 |
4.2 矿物组成特征 | 第35-38页 |
4.2.1 石英 | 第35-36页 |
4.2.2 长石 | 第36页 |
4.2.3 粘土矿物 | 第36-37页 |
4.2.4 碳酸盐岩矿物 | 第37页 |
4.2.5 黄铁矿 | 第37-38页 |
4.3 古生物 | 第38页 |
4.4 沉积构造 | 第38-40页 |
4.5 总有机碳 | 第40页 |
4.6 岩相划分及特征 | 第40-44页 |
第5章 沉积相 | 第44-67页 |
5.1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 第45-51页 |
5.1.1 内陆棚亚相(浅水陆棚) | 第45-48页 |
5.1.2 外陆棚亚相(深水陆棚) | 第48-51页 |
5.2 沉积相模式及演化 | 第51-63页 |
5.2.1 沉积相纵向演化 | 第51-53页 |
5.2.2 沉积相横向连井剖面展布情况 | 第53-62页 |
5.2.3 沉积相平面展布 | 第62-63页 |
5.4 沉积相与页岩气的关系 | 第63-67页 |
第6章 结论与认识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图版及说明 | 第74-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