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其他机械元件论文

单/双腔室自激振荡喷嘴质量传输特性的数值及实验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1.2.1 脉冲射流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2 自激振荡喷嘴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3 自激振荡喷嘴研究现状分析第15-16页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第16-19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6页
        1.3.2 研究目标第16-19页
第2章 自激振荡射流的质量传输模型第19-27页
    2.1 自激振荡喷嘴物理模型第19-21页
        2.1.1 单腔室自激振荡喷嘴几何模型第19-20页
        2.1.2 双腔室自激振荡喷嘴几何模型第20-21页
    2.2 自激振荡脉冲射流数学模型第21-25页
        2.2.1 流体力学控制方程第21-22页
        2.2.2 湍流模型第22-23页
        2.2.3 多相流流模型第23-24页
        2.2.4 空化模型第24-25页
    2.3 数值仿真边界条件及工况参数第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7页
第3章 单腔室自激振荡喷嘴质量传输特性研究第27-55页
    3.1 单腔室自激振荡喷嘴内流场特性分析第28-37页
        3.1.1 自激振荡喷嘴脉冲射流效果评定参数γ的引入第28-29页
        3.1.2 单腔室自激振荡喷嘴内部流场数值仿真分析第29-37页
    3.2 单腔室自激振荡喷嘴射流频率特性分析第37-45页
        3.2.1 集中参数模型的建立第37-40页
        3.2.2 扰动波波速变化规律及其对自激振荡系统射流频率的影响第40-43页
        3.2.3 单腔室自激振荡喷嘴幅频特性分析第43-45页
    3.3 单腔室自激振荡喷嘴空化特性研究第45-53页
        3.3.1 单腔室自激振荡喷嘴腔室内空化效应研究第47-49页
        3.3.2 单腔室自激振荡喷嘴出口管流道内空化效应研究第49-53页
    3.4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4章 双腔室自激振荡喷嘴质量传输特性研究第55-81页
    4.1 双腔室自激振荡喷嘴内流场特性分析第55-69页
        4.1.1 瞬态流场数值仿真分析第56-57页
        4.1.2 出口管直径d3的影响第57-61页
        4.1.3 腔室直径DC2的影响第61-62页
        4.1.4 腔室长度LC2的影响第62-68页
        4.1.5 入口压力对射流脉冲效果影响分析第68-69页
    4.2 双腔室自激振荡喷嘴频率特性研究第69-72页
        4.2.1 双腔室自激振荡喷嘴压力传递函数第69-70页
        4.2.2 双腔室自激振荡喷嘴脉冲射流幅频特性分析第70-72页
    4.3 双腔室自激振荡喷嘴空化特性研究第72-79页
        4.3.1 双腔室自激振荡喷嘴腔室内空化效应研究第73-75页
        4.3.2 双腔室自激振荡喷嘴出口管流道内空化效应研究第75-79页
    4.4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5章 自激振荡喷嘴外流场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第81-93页
    5.1 自激振荡喷嘴外流场数值模拟实验第81-83页
        5.1.1 几何建模第81页
        5.1.2 网格划分第81-82页
        5.1.3 边界条件及仿真参数设置第82-83页
    5.2 自激振荡喷嘴外流场射流实验第83-85页
        5.2.1 外流场实验平台及喷嘴试件第83-84页
        5.2.2 外流场实验目标及方案第84-85页
    5.3 自激振荡喷嘴数值及实验结果分析第85-92页
        5.3.1 单腔室自激振荡喷嘴第85-87页
        5.3.2 双腔室自激振荡喷嘴第87-89页
        5.3.3 集束型自激振荡喷嘴第89-91页
        5.3.4 自激振荡喷嘴对比实验结果分析第91-92页
    5.4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结论第93-95页
    1.全文总结第93-94页
    2.展望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99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位论文第99-101页
致谢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模导航无人机目标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双陀螺效应结构动力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