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理学论文--神经生理学论文

随机因素对神经系统合作动力学行为的调控机制研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第1章 绪论第14-2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5页
    1.2 应用前景第15-16页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6-23页
        1.3.1 神经网络合作动力学第16-17页
        1.3.2 神经网络时空模式动力学第17-19页
        1.3.3 神经系统同步转变动力学第19-20页
        1.3.4 神经系统时滞动力学第20-23页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性第23-25页
    1.5 论文结构及主要研究工作第25-28页
第2章 神经元基础知识及数学模型第28-39页
    2.1 神经元和突触的基础知识第28-32页
        2.1.1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第28-29页
        2.1.2 突触的基础知识第29-32页
    2.2 神经元的动作电位第32-37页
        2.2.1 神经元的动作电位的产生第32-34页
        2.2.2 Hindmarsh–Rose神经元数学模型第34-37页
    2.3 突触的数学模型第37-38页
        2.3.1 电突触数学模型第37页
        2.3.2 化学突触数学模型第37-38页
    2.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3章 拓扑构型对神经系统合作动力学行为的调控作用第39-50页
    3.1 引言第39-40页
    3.2 模型描述第40-4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1-49页
        3.3.1 拓扑构型对外部弱信号响应能力的增强作用第41-43页
        3.3.2 拓扑构型对FPT行为的响应时间缩短效果第43-45页
        3.3.3 拓扑构型对神经系统选择效应的影响第45-48页
        3.3.4 拓扑构型对神经系统同步效果的影响第48-49页
    3.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4章 非耦合神经系统中的同步问题第50-59页
    4.1 引言第50-51页
    4.2 非耦合神经元系统模型描述第51-52页
    4.3 数值模拟结果第52-58页
        4.3.1 非耦合同步区域的描述第52-53页
        4.3.2 外部刺激下非耦合同步的实现第53-56页
        4.3.3 相位差参数的验证第56-58页
    4.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5章 Hindmarsh-Rose神经网络耦合矩阵的优化计算第59-72页
    5.1 引言第59-61页
    5.2 问题说明第61-65页
        5.2.1 HR神经元模型与耦合矩阵第61-63页
        5.2.2 同步的描述第63页
        5.2.3 优化耦合关系第63-65页
    5.3 解决方法第65-67页
        5.3.1 问题转化第65-66页
        5.3.2 最优算法第66-67页
    5.4 结果和讨论第67-71页
    5.5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6章 时滞对耦合神经网络中合作动力学行为的调控作用第72-82页
    6.1 引言第72-74页
    6.2 神经系统模型第74-75页
    6.3 数值模拟结果与讨论第75-81页
        6.3.1 时间延迟引起的放电模式转变第75-77页
        6.3.2 时间延迟引起的去同步行为第77-79页
        6.3.3 时间延迟引起的死振行为第79-81页
    6.4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7章 外界刺激对时滞神经网络合作动力学行为的调控作用第82-92页
    7.1 引言第82-83页
    7.2 时滞神经系统模型第83-84页
    7.3 数值模拟结果第84-91页
        7.3.1 外刺激对时间延迟诱导放电模式转变的调控作用第84-88页
        7.3.2 外刺激对时间延迟诱导的同步转变的调控作用第88-91页
    7.4 本章小结第91-92页
总结和展望第92-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7页
致谢第107-108页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108-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迁移体发现及其超微结构研究
下一篇:mRNA m~6A位点预测及其功能的系统生物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