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悬架K&C特性及其对整车影响的研究
提要 | 第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虚拟样机技术(VPT技术) | 第9-11页 |
·虚拟样机技术(VPT技术)概念 | 第9-10页 |
·虚拟样机技术在汽车上的运用 | 第10-11页 |
·汽车悬架的性能研究 | 第11-13页 |
·悬架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 | 第11-12页 |
·悬架运动学和弹性运动学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悬架及橡胶衬套模型的建立 | 第13-15页 |
·悬架参数化模型的建立及优化 | 第13-14页 |
·橡胶衬套模型的建立 | 第14-15页 |
·整车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 | 第15-18页 |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操纵纵稳定性评价 | 第16-17页 |
·汽车平顺性的理论研究 | 第17页 |
·汽车平顺性的评价 | 第17-18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第二章 悬架参数化建模及悬架K& C特性 | 第21-37页 |
·参数化建模及UG二次开发技术 | 第21-23页 |
·UG/Open二次开发工具集 | 第21-22页 |
·UG/Open二次开发的主要步骤 | 第22-23页 |
·悬架CAD模块主界面 | 第23页 |
·典型悬架参数化模版人机交互界面 | 第23-26页 |
·双横臂式独立悬架 | 第23-24页 |
·麦弗逊式独立悬架 | 第24-25页 |
·空间五连杆独立悬架和钢板弹簧式独立悬架 | 第25页 |
·车身参数化模版 | 第25-26页 |
·悬架拓扑结构 | 第26-30页 |
·悬架运动学与弹性运动学(悬架K& C) | 第30-32页 |
·悬架运动学与弹性运动学定义 | 第30-31页 |
·悬架K& C特性对整车运动影响的机理 | 第31-32页 |
·悬架运动与弹性运动特性仿真分析 | 第32-34页 |
·研究悬架K& C特性的方法 | 第32页 |
·悬架K& C特性的虚拟样机仿真分析 | 第32-34页 |
·悬架运动与弹性运动评价指标 | 第34-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悬架性能影响分析及结构优化 | 第37-59页 |
·试验优化设计及灵敏度分析概述 | 第37-40页 |
·试验优化分析基本概念 | 第37-39页 |
·灵敏度分析的概念 | 第39-40页 |
·导向机构对悬架性能影响的灵敏度分析 | 第40-41页 |
·悬架性能的单目标优化 | 第41-47页 |
·以车轮外倾角为目标的优化 | 第41-42页 |
·以车轮前束角为目标的优化 | 第42-43页 |
·以主销内倾角为目标的优化 | 第43-44页 |
·以主销后倾角为目标的优化 | 第44-46页 |
·以车轮横向位移量为目标的优化 | 第46-47页 |
·悬架性能的多目标优化 | 第47-53页 |
·设计变量的选择和优化实验设计 | 第47-48页 |
·目标函数的确定 | 第48-49页 |
·设计空间的过滤及优化 | 第49-53页 |
·汽车纵向稳定性与评价参数 | 第53-55页 |
·汽车的纵向稳定性 | 第53页 |
·悬架点头量的影响因素 | 第53-55页 |
·悬架导向机构与汽车纵向稳定性 | 第55-57页 |
·双横臂悬架不同结构形式的抗点头性能 | 第55-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橡胶衬套建模及悬架弹性运动学 | 第59-93页 |
·面向特性的悬架橡胶衬套建模 | 第59-63页 |
·悬架橡胶衬套的力学特性 | 第59页 |
·橡胶衬套的力学特性建模 | 第59-60页 |
·橡胶衬套刚度的数学模型 | 第60-63页 |
·橡胶衬套刚度变化对悬架K特性的影响 | 第63-72页 |
·衬套径向刚度对悬架K特性的影响 | 第64-68页 |
·衬套轴向刚度对悬架K特性的影响 | 第68-69页 |
·衬套扭转刚度对悬架K特性的影响 | 第69-70页 |
·橡胶衬套刚度对悬架特性影响的灵敏度分析 | 第70-72页 |
·面向结构的悬架橡胶衬套柔性体模型 | 第72-75页 |
·橡胶衬套柔性体建模的思想以及特点 | 第72-73页 |
·柔性体的变形及模态综合方法 | 第73-75页 |
·橡胶衬套柔体模型的建立 | 第75-88页 |
·橡胶衬套的有限元模型 | 第75-77页 |
·橡胶衬套柔性模型的模态形状分析 | 第77-84页 |
·橡胶衬套柔体模型静刚度的仿真与试验研究 | 第84-88页 |
·悬架刚弹耦合模型的C特性 | 第88-91页 |
·悬架刚弹耦合模型的建立 | 第88页 |
·悬架在地面力作用下的C特性仿真研究 | 第88-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第五章 悬架对整车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的影响 | 第93-137页 |
·整车刚弹耦合模型的建立 | 第93-95页 |
·后悬架刚弹耦合模型 | 第93-94页 |
·整车刚弹耦合虚拟样机 | 第94-95页 |
·整车稳态回转响应 | 第95-100页 |
·轮胎侧偏特性 | 第95页 |
·稳态响应的概念及表征稳态响应的参数 | 第95-96页 |
·稳态转向特性的影响因素 | 第96-98页 |
·侧倾时垂直载荷的重新分配及其影响因素 | 第98-100页 |
·整车刚弹耦合模型的操纵稳定性仿真 | 第100-108页 |
·稳态回转特性仿真 | 第100-105页 |
·转向盘角阶跃及转向回正性仿真 | 第105-108页 |
·橡胶衬套变形对整车转向特性的影响 | 第108-113页 |
·橡胶衬套变形影响整车转向特性机理 | 第108页 |
·橡胶衬套弹性变形对整车转向特性的影响 | 第108-113页 |
·悬架对整车平顺性的影响 | 第113-135页 |
·汽车垂直振动仿真分析 | 第113-118页 |
·双轴汽车俯仰振动振型和振动响应分析 | 第118-122页 |
·双轴汽车俯仰运动的仿真分析 | 第122-132页 |
·整车模型的平顺性仿真 | 第132-135页 |
·本章小结 | 第135-137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137-141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38-139页 |
·研究展望 | 第139-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48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48-149页 |
摘要 | 第149-152页 |
ABSTRACT | 第152-157页 |
致谢 | 第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