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车站及枢纽论文--编组站论文

基于编组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机列衔接协调优化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2-22页
    1.1 选题背景第12-13页
        1.1.1 问题提出第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8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7-18页
        1.2.3 研究现状总结第18页
    1.3 论文结构与内容安排第18-22页
        1.3.1 论文结构第18-20页
        1.3.2 内容安排第20-22页
2 机列衔接问题相关理论基础第22-34页
    2.1 编组站综合自动化SAM系统概述第22-25页
        2.1.1 信息整合技术第22-23页
        2.1.2 实时追踪技术第23-24页
        2.1.3 综合管控技术第24-25页
    2.2 影响机车运用的因素第25-30页
        2.2.1 机车交路与机车运转制第25-27页
        2.2.2 列车运行图与车站作业计划第27页
        2.2.3 机车周转图第27-28页
        2.2.4 机车整备与检修第28-30页
    2.3 影响乘务员运用的因素第30-31页
        2.3.1 乘务交路与乘务制度第30-31页
        2.3.2 乘务员乘务计划第31页
    2.4 机车接续方案分析第31-33页
        2.4.1 机车接续问题的提出第31-32页
        2.4.2 机车接续特性的证明第32-33页
    2.5 本章小结第33-34页
3 机车叫班模式分析与改进第34-40页
    3.1 传统机车叫班模式分析第34-36页
        3.1.1 传统机车叫班模式简要介绍第34-35页
        3.1.2 传统机车叫班模式存在问题分析第35-36页
    3.2 机车叫班模式改进设计第36-38页
        3.2.1 改进机车叫班模式简要介绍第36-38页
        3.2.2 改进机车叫班模式优点分析第38页
    3.3 本章小节第38-40页
4 机车运用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第40-56页
    4.1 信息共享平台需求分析第40-42页
        4.1.1 机车运用信息共享第40-41页
        4.1.2 本务机计划编制第41-42页
        4.1.3 本务机状态跟踪第42页
        4.1.4 本务机作业防护第42页
        4.1.5 本务机作业过程的统计与分析第42页
    4.2 信息共享技术方案设计第42-49页
        4.2.1 机车运用信息共享平台的共享内容第42-47页
        4.2.2 机车运用信息共享平台的信息获取第47-49页
    4.3 信息共享平台系统设计第49-54页
        4.3.1 系统结构设计第49-51页
        4.3.2 系统接口设计第51-54页
    4.4 本章小节第54-56页
5 本务机运用计划自动编制模型的构建与求解算法第56-74页
    5.1 本务机班计划自动编制模型构建第56-60页
        5.1.1 本务机班计划自动编制问题描述第56页
        5.1.2 本务机班计划自动编制模型假设条件第56-57页
        5.1.3 本务机班计划自动编制模型相关变量符号的说明第57-58页
        5.1.4 本务机班计划自动编制模型的构建第58-60页
    5.2 本务机阶段计划自动编制模型构建第60-65页
        5.2.1 本务机阶段计划自动编制问题描述第60-61页
        5.2.2 本务机阶段计划自动编制模型假设条件第61页
        5.2.3 本务机阶段计划自动编制模型相关符号和变量说明第61-63页
        5.2.4 本务机阶段计划自动编制模型的构建第63-65页
    5.3 本务机运用计划编制模型的求解算法第65-72页
        5.3.1 模型的求解思路第65-68页
        5.3.2 贪婪算法概述第68-70页
        5.3.3 本务机班计划自动编制模型的求解步骤第70-71页
        5.3.4 本务机阶段计划自动编制模型的求解步骤第71-72页
    5.4 本章小结第72-74页
6 协调优化方案的工程验证与结果分析第74-88页
    6.1 验证对象介绍第74页
    6.2 基础数据及初始化条件第74-80页
        6.2.1 机车交路表第74-75页
        6.2.2 乘务交路表第75-76页
        6.2.3 编组站班计划时刻表第76-77页
        6.2.4 机车检修计划表第77-78页
        6.2.5 车站阶段计划时刻表第78-79页
        6.2.6 结存机车表第79页
        6.2.7 技术作业时间标准表第79页
        6.2.8 机车出入段口规则表第79-80页
    6.3 本务机运用计划自动编制模型的验证第80-83页
        6.3.1 本务机班计划自动编制模型求解结果第80-81页
        6.3.2 本务机阶段计划自动编制模型求解结果第81-83页
    6.4 工程实施及现场试验第83-85页
    6.5 对比分析第85-86页
    6.6 本章小结第86-88页
7 结论与展望第88-90页
    7.1 论文主要工作及创新点第88-89页
    7.2 展望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2页
附录 A第92-96页
附录 B第96-100页
附录 C第100-104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04-106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动车所开展CRH380A/AL型动车组三级修探索性研究
下一篇:重载铁路路基基床应力分析及设计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