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问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3 主要概念的界定 | 第14-16页 |
1.3.1 “八项规定” | 第14-15页 |
1.3.2 在职消费 | 第15页 |
1.3.3 企业费用归类操纵 | 第15-16页 |
1.3.4 企业业绩 | 第16页 |
1.4 研究框架、内容和方法 | 第16-19页 |
1.4.1 研究框架 | 第16-18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9-21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21-30页 |
2.1 在职消费的成因及度量的相关研究综述 | 第21-24页 |
2.1.1 在职消费的成因 | 第21-23页 |
2.1.2 在职消费的度量 | 第23-24页 |
2.2 企业费用归类操纵相关综述 | 第24-26页 |
2.3 在职消费的经济后果相关研究综述 | 第26-28页 |
2.3.1 在职消费的“代理观” | 第26-27页 |
2.3.2 在职消费的“效率观” | 第27-28页 |
2.4 “八项规定”、在职消费与企业业绩的相关综述 | 第28页 |
2.5 文献评述 | 第28-30页 |
第3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30-37页 |
3.1 相关理论 | 第30-32页 |
3.1.1 政府规制理论 | 第30页 |
3.1.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30-31页 |
3.1.3 代理成本理论 | 第31-32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32-35页 |
3.2.1 “八项规定”与在职消费 | 第32-33页 |
3.2.2 “八项规定”与企业费用归类操纵 | 第33-34页 |
3.2.3 在职消费真实降低还是费用归类操纵?——对企业业绩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 小结 | 第35-37页 |
第4章 研究设计与实证分析 | 第37-60页 |
4.1 研究设计 | 第37-43页 |
4.1.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37-38页 |
4.1.2 模型构建 | 第38-40页 |
4.1.3 变量定义 | 第40-43页 |
4.2 实证分析及结果 | 第43-58页 |
4.2.1 描述性统计 | 第43-46页 |
4.2.2 “八项规定”对在职消费用的双重差分检验 | 第46-47页 |
4.2.3 “八项规定”实施后,企业费用归类操纵行为检验 | 第47-49页 |
4.2.4 在职消费真实降低还是费用归类操纵?——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 第49-51页 |
4.2.5 进一步分析 | 第51-55页 |
4.2.6 稳健性检验 | 第55-58页 |
4.3 小结 | 第58-60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局限 | 第60-63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60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60-61页 |
5.2.1 完善国有企业在职消费的预算、审批制度 | 第61页 |
5.2.2 鼓励网络媒体的监督作用 | 第61页 |
5.2.3 重视职业经理人薪酬的综合治理 | 第61页 |
5.3 研究局限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