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3-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1-21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三、研究范畴 | 第16-18页 |
四、研究理论及方法 | 第18-21页 |
第一章 19世纪以前西方对西藏的认识与态度 | 第21-30页 |
第一节 古典时期和中世纪西方人眼中的西藏 | 第21-25页 |
一、古希腊时期的西藏形象 | 第21-22页 |
二、神权统治制造的西藏形象 | 第22-23页 |
三、妖魔化的西藏形象 | 第23-25页 |
第二节 文艺复兴至启蒙时期的西藏形象 | 第25-28页 |
一、贫瘠的西藏形象 | 第25-27页 |
二、日喀则的形象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二章 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西方旅藏游记的西藏形象 | 第30-54页 |
第一节 19世纪中至19世纪末西方对西藏的认识与态度 | 第30-32页 |
第二节 西藏形象探析:19世纪西方旅藏游记文本研究 | 第32-53页 |
一、《鞑靼西藏旅行记》中的西藏形象 | 第33-41页 |
二、《穿越西藏无人区》中的西藏形象 | 第41-44页 |
三、《亚洲探险之旅-勇闯西藏无人区》中的西藏形象 | 第44-49页 |
四、《亚洲腹地旅行记》中的西藏形象 | 第49-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三章 20世纪上半叶西方旅藏游记的西藏形象 | 第54-86页 |
第一节 20世纪上半叶西方对西藏的认识与态度 | 第54-56页 |
第二节 西藏形象探析:20世纪上半叶西方旅藏游记文本研究 | 第56-85页 |
一、《青康藏区的冒险生涯》中的西藏形象 | 第56-60页 |
二、《西藏的地平线》中的西藏形象 | 第60-65页 |
三、《一个巴黎女子的拉萨历险记》中的西藏形象 | 第65-71页 |
四、《彝藏禁行区》中的西藏形象 | 第71-75页 |
五、《在西藏高原的狩猎与旅游:西藏地质探险日记》中的西藏形象 | 第75-79页 |
六、《北京至曼德勒—四川藏区及云南行纪》中的西藏形象 | 第79-81页 |
七、《发现梦中的香格里拉》中的西藏形象 | 第81-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四章 西方旅藏游记中西藏形象的比较研究 | 第86-116页 |
第一节 西藏形象的类型 | 第86-104页 |
一、异化的他者形象 | 第87-93页 |
二、神话化的他者形象 | 第93-102页 |
三、纪实性的他者形象 | 第102-104页 |
第二节 西藏形象的特征分析 | 第104-108页 |
一、西藏形象的模糊性 | 第105页 |
二、西藏形象的双重性 | 第105-107页 |
三、文本的互相影响性 | 第107-108页 |
第三节 西藏形象成因的探讨 | 第108-114页 |
一、注视者先见分析 | 第108-111页 |
二、注视者身份研究 | 第111-113页 |
三、注视时间研究 | 第113-1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14-116页 |
结语 | 第116-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