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水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安全技术论文

超大型船舶受限水域航行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标、内容及关键问题第11-12页
        1.2.1 研究目标第11页
        1.2.2 研究内容第11-12页
        1.2.3 关键问题第12页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2-15页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1页
    2.1 文献综述第15-19页
    2.2 研究现状分析第19-21页
第3章 40万吨船舶航行影响因素模型第21-33页
    3.1 人的因素第21-22页
    3.2 40万吨船舶航行特性第22-24页
        3.2.1 40万吨船舶尺度第22-23页
        3.2.2 超大型船舶操纵特性第23-24页
    3.3 环境与管理因素第24-32页
        3.3.1 航行环境影响因素模型第24-27页
        3.3.2 董家口水域自然环境第27-28页
        3.3.3 董家口水域港口环境第28-30页
        3.3.4 董家口水域交通环境第30-31页
        3.3.5 安全保障与管理规定第31-32页
    3.4 小结第32-33页
第4章 富余水深的应用与水深适应性第33-54页
    4.1 富余水深的概念与构成第33-34页
    4.2 富余水深计算模型第34-37页
        4.2.1 经验取值法第34-35页
        4.2.2 分类取值法第35-37页
    4.3 富余水深的应用方法第37-41页
    4.4 董家口水域水深的适应性第41-52页
        4.4.1 40万吨船舶进港计划航线第41-42页
        4.4.2 40万吨船舶乘潮与航速控制第42-45页
        4.4.3 40万吨船舶富余水深的取值第45-46页
        4.4.4 基于全年潮位的水深适应性第46-51页
        4.4.5 基于冬三月潮位的水深适应性第51-52页
    4.5 小结第52-54页
第5章 40万吨船舶航行安全保障关键技术模型第54-68页
    5.1 拖轮的配备第54-56页
        5.1.1 拖轮的配备第54-55页
        5.1.2 拖轮协助操纵方式第55-56页
        5.1.3 拖轮的性能和尺度要求第56页
    5.2 船舶满载进港航行推荐方案第56-60页
        5.2.1 进港方案第56-59页
        5.2.2 限定条件第59-60页
    5.3 靠泊技术第60-61页
    5.4 通航仿真试验验证第61-66页
        5.4.1 船舶操纵模拟器第61页
        5.4.2 船舶和航道建模第61-62页
        5.4.3 试验气象条件第62-63页
        5.4.4 试验水文条件第63页
        5.4.5 试验工况第63-64页
        5.4.6 试验数据统计第64-65页
        5.4.7 试验结果第65-66页
    5.5 航行安全保障关键技术模型第66-67页
    5.6 小结第67-68页
第6章 航行风险模糊综合评价第68-77页
    6.1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第68-71页
    6.2 风险评价第71-76页
        6.2.1 风险源辨识第71-74页
        6.2.2 风险评价第74-76页
    6.3 小结第76-77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77-79页
    7.1 结论第77页
    7.2 创新点第77-78页
    7.3 展望第78-79页
致谢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4页
攻读硕士学位阶段参研课题情况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跨海客运渡轮班线运营安全风险预警与防控研究
下一篇:道路交通安全的拓展CVaR风险度量模型及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