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9-37页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9-22页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19-20页 |
1.1.2 研究背景 | 第20-21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1.2 概念界定 | 第22-24页 |
1.2.1 协同创新 | 第22-23页 |
1.2.2 技术扩散 | 第23页 |
1.2.3 技术扩散路径 | 第23-2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4-34页 |
1.3.1 协同创新的相关研究 | 第24-28页 |
1.3.2 技术扩散及其路径的相关研究 | 第28-31页 |
1.3.3 协同创新中技术扩散的相关研究 | 第31-33页 |
1.3.4 现有研究的不足 | 第33-34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 | 第34-37页 |
1.4.1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结构 | 第34-35页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35-37页 |
2 基于协同创新模式技术扩散的理论基础 | 第37-61页 |
2.1 协同创新的模式与特点 | 第37-43页 |
2.1.1 企业主导型协同创新及其特点 | 第37-39页 |
2.1.2 学研主导型协同创新及其特点 | 第39-41页 |
2.1.3 政府引导型协同创新及其特点 | 第41-43页 |
2.2 协同创新中的技术扩散要素 | 第43-51页 |
2.2.1 协同创新中技术扩散的主体 | 第43-46页 |
2.2.2 协同创新中技术扩散的动因 | 第46-48页 |
2.2.3 协同创新中技术扩散的内容 | 第48-51页 |
2.3 协同创新技术扩散系统分析 | 第51-61页 |
2.3.1 协同创新技术扩散系统的结构 | 第51-54页 |
2.3.2 协同创新中的内部技术扩散 | 第54-57页 |
2.3.3 协同创新中的外部技术扩散 | 第57-61页 |
3 基于协同创新模式的内部技术扩散路径分析 | 第61-96页 |
3.1 企业主导型协同创新的内部技术扩散路径 | 第61-73页 |
3.1.1 企业主导型协同创新的技术扩散过程 | 第61-64页 |
3.1.2 企业主导型协同创新的技术扩散模式 | 第64-66页 |
3.1.3 企业主导型协同创新的技术扩散模式选择 | 第66-73页 |
3.2 学研主导型协同创新的内部技术扩散路径 | 第73-85页 |
3.2.1 学研主导型协同创新内部技术扩散的关键因素 | 第73-75页 |
3.2.2 学研主导型协同创新内部技术扩散的博弈模型 | 第75-82页 |
3.2.3 学研主导型协同创新内部技术扩散的实现形式 | 第82-85页 |
3.3 政府引导型协同创新的内部技术扩散路径 | 第85-94页 |
3.3.1 政府在协同创新内部技术扩散中的职能定位 | 第85-86页 |
3.3.2 政府引导型协同创新内部技术扩散的演化路径分析 | 第86-94页 |
3.4 基于协同创新模式的内部技术扩散路径理论模型构建 | 第94-96页 |
4 基于协同创新模式的外部技术扩散路径分析 | 第96-113页 |
4.1 协同创新模式下外部技术扩散的直接路径分析与假设 | 第96-99页 |
4.2 协同创新模式下外部技术扩散的间接路径分析与假设 | 第99-108页 |
4.2.1 协同创新中的协同效应 | 第99-102页 |
4.2.2 协同效应与外部技术扩散 | 第102-104页 |
4.2.3 协同效应作用下的外部技术扩散间接路径 | 第104-108页 |
4.3 协同创新模式下外部技术扩散环境要素的影响 | 第108-111页 |
4.3.1 经济环境 | 第108-109页 |
4.3.2 资源禀赋 | 第109-110页 |
4.3.3 政策环境 | 第110页 |
4.3.4 社会环境 | 第110-111页 |
4.4 基于协同创新模式的外部技术扩散路径理论模型构建 | 第111-113页 |
5 协同创新模式下内部技术扩散路径的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 第113-135页 |
5.1 协同创新模式下内部技术扩散路径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基础 | 第113-116页 |
5.1.1 协同创新模式下内部技术扩散路径的系统动力学分析框架 | 第113-115页 |
5.1.2 协同创新模式下内部技术扩散路径的系统动力学特征 | 第115-116页 |
5.2 协同创新模式下内部技术扩散路径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 第116-123页 |
5.2.1 协同创新模式下内部技术扩散路径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 第116-119页 |
5.2.2 协同创新模式下内部技术扩散路径的系统流图 | 第119-122页 |
5.2.3 系统流图的方程式模型构建 | 第122-123页 |
5.3 协同创新模式下内部技术扩散路径的系统动力学仿真 | 第123-135页 |
5.3.1 模型的初始设定 | 第123-126页 |
5.3.2 模型的有效性检验 | 第126-128页 |
5.3.3 模型的仿真应用及分析 | 第128-135页 |
6 协同创新模式下外部技术扩散的PLS-SEM路径分析 | 第135-155页 |
6.1 PLS-SEM方法与协同创新外部技术扩散路径模型构建 | 第135-137页 |
6.1.1 PLS-SEM方法简述及应用性分析 | 第135-136页 |
6.1.2 基于PLS-SEM方法的协同创新外部技术扩散路径模型构建 | 第136-137页 |
6.2 数据来源与变量处理 | 第137-144页 |
6.2.1 数据来源 | 第137-138页 |
6.2.2 变量选择与处理 | 第138-141页 |
6.2.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 第141-144页 |
6.3 协同创新模式下外部技术扩散路径实证结果分析 | 第144-155页 |
6.3.1 模型拟合效果检验 | 第144-147页 |
6.3.2 假设检验及路径分析 | 第147-150页 |
6.3.3 地区差异分析 | 第150-155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55-160页 |
7.1 结论 | 第155-157页 |
7.2 创新点 | 第157-159页 |
7.3 展望 | 第159-160页 |
参考文献 | 第160-16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第167-169页 |
致谢 | 第169-170页 |
作者简介 | 第1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