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碳基TiO2复合纳米管制备及其催化性能与机理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3页
    1.1 光催化降解技术的发展第12-13页
        1.1.1 二氧化钛的性质第12页
        1.1.2 光催化降解机理第12-13页
    1.2 碳纳米管的结构性能和合成第13-15页
        1.2.1 碳纳米管的结构第13-14页
        1.2.2 碳纳米管的性质第14-15页
        1.2.3 碳纳米管的制备第15页
    1.3 二硫化钼及其应用第15-17页
        1.3.1 MoS_2的结构和性能第15-16页
        1.3.2 MoS_2的制备方法第16-17页
        1.3.3 MoS_2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第17页
    1.4 g-C_3N_4纳米材料概况第17-18页
        1.4.1 g-C_3N_4的简介第17-18页
        1.4.2 g-C_3N_4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第18页
    1.5 卟啉化合物的概述和应用第18-20页
        1.5.1 卟啉化合物的概述第18-19页
        1.5.2 卟啉化合物的应用第19-20页
    1.6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第20-21页
        1.6.1 选题依据第20-21页
        1.6.2 研究内容第21页
    1.7 研究的创新点和重难点第21-23页
        1.7.1 创新点第21-22页
        1.7.2 难点第22-23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和样品表征第23-28页
    2.1 试剂与材料第23页
    2.2 样品的制备第23-25页
        2.2.1 TiO_2@CNTs二元复合物的制备第23页
        2.2.2 MoS_2/TiO_2@CNTs三元复合物的制备第23-24页
        2.2.3 g-C_3N_4/TiO_2@CNTs三元复合物的制备第24-25页
        2.2.4 H_2TCPP/TiO_2@CNTs三元复合物的制备第25页
    2.3 样品的表征方法第25-26页
    2.4 光催化降解有机物第26-28页
第三章 MoS_2/TNT@CNTs复合材料的表征与性能研究第28-40页
    3.1 MoS_2/TNT@CNTs复合材料的SEM分析第28-29页
    3.2 MoS_2/TNT@CNTs复合材料的XRD分析第29-30页
    3.3 MoS_2/TNT@CNTs复合材料的XPS分析第30-31页
    3.4 MoS_2/TNT@CNTs复合材料的BET分析第31-32页
    3.5 MoS_2/TNT@CNTs复合材料的光电性能分析第32-33页
    3.6 MoS_2/TNT@CNTs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和机理分析第33-38页
    3.7 小结第38-40页
第四章 g-C_3N_4/TNT@CNTs复合材料的表征与性能研究第40-54页
    4.1 g-C_3N_4/TNT@CNTs复合材料的TEM分析第40-41页
    4.2 g-C_3N_4/TNT@CNTs复合材料的XRD和FI-TR分析第41-42页
    4.3 g-C_3N_4/TNT@CNTs复合材料的PL分析第42-43页
    4.4 g-C_3N_4/TNT@CNTs复合材料的BET分析第43-44页
    4.5 g-C_3N_4/TNT@CNTs复合材料的XPS分析第44-47页
    4.6 g-C_3N_4/TNT@CNTs复合材料的光电分析第47页
    4.7 g-C_3N_4/TNT@CNTs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和机理分析第47-52页
    4.8 小结第52-54页
第五章 H_2TCPP/TNT@CNTs复合材料的表征与性能研究第54-66页
    5.1 H_2TCPP/TNT@CNTs复合材料的TEM分析第54页
    5.2 H_2TCPP/TNT@CNTs复合材料的XRD分析第54-55页
    5.3 H_2TCPP/TNT@CNTs复合材料的XPS分析第55-56页
    5.4 H_2TCPP/TNT@CNTs复合材料的PL分析第56-57页
    5.5 H_2TCPP/TNT@CNTs复合材料的光电性能分析第57-58页
    5.6 H_2TCPP/TNT@CNTs复合材料的BET分析第58页
    5.7 H_2TCPP/TNT@CNTs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和机理分析第58-65页
    5.8 小结第65-66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6-68页
    6.1 总结第66-67页
    6.2 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9页
硕士期间的相关成果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思维发展视角下的中小学学习方式变革研究--以武汉市新洲区思源实验学校为例
下一篇:流动性风险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基于净稳定资金比例研究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