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6页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问题 | 第11-12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1.2.1 关于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及其困境的研究 | 第12-15页 |
1.2.2 关于社会工作服务专业性的研究 | 第15-19页 |
1.2.3 关于项目制社工服务专业性的研究 | 第19-20页 |
1.2.4 文献评述 | 第20-21页 |
1.3 核心概念 | 第21-23页 |
1.3.1 社会工作实习 | 第21页 |
1.3.2 项目制社工服务 | 第21页 |
1.3.3 社会工作专业性 | 第21-22页 |
1.3.4 空巢青年 | 第22-23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1.5.1 质性研究方法的采用 | 第24-25页 |
1.5.2 资料收集方法 | 第25-26页 |
2 空巢青年公益助力计划项目实习 | 第26-37页 |
2.1 空巢青年公益助力计划项目简介 | 第26-27页 |
2.2 空巢青年项目作为实习项目的合理性分析 | 第27-28页 |
2.2.1 空巢青年项目包含社会工作价值观和方法 | 第27页 |
2.2.2 空巢青年项目是发展性、支持性的社工服务 | 第27页 |
2.2.3 空巢青年项目实施的潜在困难 | 第27-28页 |
2.3 空巢青年公益助力计划项目执行过程 | 第28-37页 |
2.3.1 项目准备阶段——倍感压力且充满期待的实习生 | 第28-29页 |
2.3.2 项目实施初期——备受打击的实习生 | 第29-31页 |
2.3.3 项目实施中期——进行调整初尝喜悦的实习生 | 第31-34页 |
2.3.4 项目实施后期——陷入专业性怀疑的实习生 | 第34-37页 |
3 MSW项目实习专业性困境表现 | 第37-46页 |
3.1 专业伦理和价值观方面 | 第37-40页 |
3.1.1 违背专业实习本质,违背案主利益至上原则 | 第37-38页 |
3.1.2 浪费公共资源,有损公平正义 | 第38-39页 |
3.1.3 项目考核目标替代专业服务目标 | 第39-40页 |
3.2 社会工作服务技术理性方面 | 第40-44页 |
3.2.1 专业服务程序:缺乏有效的需求评估 | 第40页 |
3.2.2 专业服务程序:专业关系建立不够 | 第40-41页 |
3.2.3 专业服务程序:服务的评估反馈不够 | 第41-42页 |
3.2.4 服务设计理论逻辑:问题理论及项目理论缺乏 | 第42-44页 |
3.3 结果有效性方面 | 第44-46页 |
3.3.1 活动产出达标,获得满意度,成效实现状况差 | 第44-45页 |
3.3.2 服务和效果因果关系难以解释 | 第45-46页 |
4 MSW项目实习专业性困境原因分析 | 第46-58页 |
4.1 制度环境方面的原因 | 第46-51页 |
4.1.1 政府发包招标机制:体制内决策,弱公众性 | 第46-47页 |
4.1.2 政府购买服务评估机制:关注量化指标,事后评估取向 | 第47-49页 |
4.1.3 政府购买服务监督机制:以评促管,缺乏社会力量监督 | 第49-51页 |
4.2 实习生层面的原因 | 第51-54页 |
4.2.1 非自主进入的实习生:缺乏实际赋权 | 第52页 |
4.2.2 能力不足的实习生:不匹配项目困难 | 第52-54页 |
4.2.3 角色不清的实习生:专业自我认知混乱 | 第54页 |
4.3 机构方面的原因 | 第54-55页 |
4.3.1 机构发展初期:人手不足,对项目资源依赖程度高 | 第54页 |
4.3.2 机构项目运作不规范:随意性大,缺乏具体操作指引 | 第54-55页 |
4.4 督导方面的原因 | 第55-58页 |
4.4.1 机构督导:投入不足,督导方向偏离 | 第55-56页 |
4.4.2 实习督导:联合督导“形式化”,督导老师缺位.. | 第56-58页 |
5 结论、建议及关于本研究的讨论 | 第58-66页 |
5.1 项目制社工服务为依托的专业实习的研究结论 | 第58-59页 |
5.1.1 项目制社工实习的重要性与合理性 | 第58页 |
5.1.2 项目制社工实习易出现专业性困境 | 第58页 |
5.1.3 项目制社工实习专业性困境的的消极影响 | 第58-59页 |
5.1.4 项目制社工实习专业性困境产生原因 | 第59页 |
5.2 关于提高MSW项目实习专业性的建议 | 第59-64页 |
5.2.1 完善政府发包体制:增强公共性 | 第60页 |
5.2.2 转变服务评估方式:“质”“量”并重 | 第60-61页 |
5.2.3 加强机构的培育和考核:管理规范化,促进专业化 | 第61页 |
5.2.4 完善实习制度:增加自主性,增进交流,强化督导 | 第61-62页 |
5.2.5 实习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转变态度,提升能力 | 第62-64页 |
5.3 关于本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的讨论 | 第64-66页 |
5.3.1 本研究的创新点及研究意义 | 第64页 |
5.3.2 本研究的不足及相关伦理问题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附录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