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选题 | 第11-29页 |
1.1 柴油替代燃料 | 第12-19页 |
1.1.1 生物柴油 | 第13-15页 |
1.1.2 醇醚燃料 | 第15-18页 |
1.1.3 费-托柴油 | 第18-19页 |
1.2 柴油添加剂 | 第19-22页 |
1.2.1 国内外柴油添加剂的应用情况 | 第19-21页 |
1.2.2 柴油保护性添加剂 | 第21-22页 |
1.2.3 改善柴油燃烧性能的添加剂 | 第22页 |
1.2.4 柴油清净剂 | 第22页 |
1.2.5 柴油流动性改进剂 | 第22页 |
1.3 聚甲醛二甲醚 | 第22-28页 |
1.3.1 聚甲醛二甲醚的性质 | 第23-24页 |
1.3.2 聚甲醛二甲醚的作用机理 | 第24页 |
1.3.3 聚甲醛二甲醚的合成原理与方法 | 第24-25页 |
1.3.4 聚甲醛二甲醚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5-27页 |
1.3.5 聚甲醛二甲醚的应用前景 | 第27-28页 |
1.4 本课题研究意义 | 第28-29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9-37页 |
2.1 主要药品物化性质 | 第29-31页 |
2.1.1 甲醇 | 第29页 |
2.1.2 三聚甲醛 | 第29-30页 |
2.1.3 离子液体 | 第30-31页 |
2.2 实验试剂 | 第31页 |
2.3 实验设备 | 第31-32页 |
2.4 实验方法与内容 | 第32-34页 |
2.4.1 反应机理 | 第32-33页 |
2.4.2 实验步骤 | 第33-34页 |
2.4.3 实验考查因素 | 第34页 |
2.5 分析方法 | 第34-36页 |
2.5.1 分析仪器 | 第34页 |
2.5.2 分析条件 | 第34-35页 |
2.5.3 溶液配制 | 第35-36页 |
2.6 数据处理方法 | 第36-37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7-49页 |
3.1 催化剂的选择 | 第37-38页 |
3.2 季膦盐阳离子型离子液体催化反应的比较 | 第38-41页 |
3.3 工艺条件对反应的影响 | 第41-48页 |
3.3.1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41-43页 |
3.3.2 原料摩尔比对反应的影响 | 第43-44页 |
3.3.3 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44-45页 |
3.3.4 压力对反应的影响 | 第45-47页 |
3.3.5 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 第47-48页 |
3.4 单因素实验小结 | 第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响应面法优化DMMn合成工艺 | 第49-57页 |
4.1 实验设计 | 第49-50页 |
4.1.1 各种因素及取值范围的选择 | 第49-50页 |
4.1.2 响应面的运用 | 第50页 |
4.2 中心组合设计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50-52页 |
4.3 方差分析 | 第52-53页 |
4.4 响应曲面分析 | 第53-54页 |
4.5 回归模型验证 | 第54-5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五章 离子液体结构在催化合成DMM_n过程中催化活性的探究 | 第57-65页 |
5.1 咪唑类离子液体催化效果的对比 | 第57-60页 |
5.2 吡啶型离子液体催化性能的比较 | 第60-61页 |
5.3 不同类型的离子液体催化性能的比较 | 第61-63页 |
5.3.1 阴离子对反应的影响 | 第61-62页 |
5.3.2 阳离子对反应的影响 | 第62-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六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65-66页 |
6.2 后续工作建议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附录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