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战略管理发展脉络 | 第11-12页 |
1.4 分析工具 | 第12-13页 |
1.4.1 PEST分析 | 第12页 |
1.4.2 波特五力模型 | 第12页 |
1.4.3 SWOT分析 | 第12-13页 |
1.5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3-15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乌兰察布H担保公司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15-26页 |
2.1 行业发展现状 | 第15-20页 |
2.1.1 中国融资担保行业发展现状 | 第15-19页 |
2.1.2 内蒙古自治区融资担保行业发展现状 | 第19页 |
2.1.3 乌兰察布市融资担保行业发展现状 | 第19-20页 |
2.2 H担保公司发展历程 | 第20-21页 |
2.3 H担保公司组织结构 | 第21-24页 |
2.4 H担保公司发展现状 | 第24页 |
2.5 乌兰察布H担保公司战略困惑 | 第24-26页 |
第三章 乌兰察布H担保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第26-37页 |
3.1 PEST分析 | 第26-31页 |
3.1.1 政策环境分析 | 第26-27页 |
3.1.2 经济环境分析 | 第27-29页 |
3.1.3 社会环境分析 | 第29-30页 |
3.1.4 技术环境分析 | 第30-31页 |
3.2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第31-34页 |
3.2.1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 第31页 |
3.2.2 行业竞争者的竞争 | 第31-32页 |
3.2.3 替代品的威胁 | 第32-33页 |
3.2.4 购买者议价能力 | 第33页 |
3.2.5 供应商议价能力 | 第33-34页 |
3.3 乌兰察布H担保公司机遇威胁分析 | 第34-37页 |
3.3.1 机遇分析 | 第34-35页 |
3.3.2 威胁分析 | 第35-37页 |
第四章 乌兰察布H担保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第37-47页 |
4.1 资源分析 | 第37-40页 |
4.1.1 组织资源分析 | 第37-38页 |
4.1.2 财务资源分析 | 第38-39页 |
4.1.3 人力资源分析 | 第39-40页 |
4.2 能力分析 | 第40-44页 |
4.2.1 风控能力分析 | 第40-41页 |
4.2.2 业务操作能力分析 | 第41-43页 |
4.2.3 业务发展能力分析 | 第43页 |
4.2.4 经营能力分析 | 第43-44页 |
4.3 乌兰察布H担保公司优、劣势分析 | 第44-47页 |
4.3.1 优势分析 | 第44-45页 |
4.3.2 劣势分析 | 第45-47页 |
第五章 乌兰察布H担保公司的战略选择 | 第47-53页 |
5.1 SWOT分析 | 第47-49页 |
5.1.1 SO战略 | 第47-48页 |
5.1.2 WO战略 | 第48页 |
5.1.3 ST战略 | 第48页 |
5.1.4 WT战略 | 第48-49页 |
5.2 乌兰察布H担保公司战略选择 | 第49-50页 |
5.3 重点业务 | 第50-53页 |
第六章 乌兰察布H担保公司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 第53-59页 |
6.1 强化管理运营 | 第53页 |
6.1.1 加强对子公司管理 | 第53页 |
6.1.2 成立联合服务小组 | 第53页 |
6.2 加强风险防控 | 第53-56页 |
6.2.1 进一步完善担保业务操作细则 | 第53-54页 |
6.2.2 构建全面、可控的反担保体系 | 第54页 |
6.2.3 完善内部控制、监督制度 | 第54-55页 |
6.2.4 加强业务担保合作,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 | 第55页 |
6.2.5 加强保后管理,建立风险预警、处置机制 | 第55-56页 |
6.3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 第56-57页 |
6.3.1 建立人力资源管理部 | 第56-57页 |
6.3.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第57页 |
6.4 健全公司激励机制 | 第57-58页 |
6.4.1 目标激励 | 第57页 |
6.4.2 薪酬激励 | 第57-58页 |
6.4.3 精神激励 | 第58页 |
6.5 提升信息管理水平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