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2页 |
1.4 研究综述 | 第12-19页 |
1.4.1 父亲参与教养意义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2 父亲参与教养概念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3 父亲参与教养内容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4 父亲参与教养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5 父亲参与初中生教养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6 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1.5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9-23页 |
1.5.1 家庭教育 | 第19页 |
1.5.2 初中生 | 第19-20页 |
1.5.3 父亲参与教养 | 第20-23页 |
2 研究设计 | 第23-27页 |
2.1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3-24页 |
2.1.1 研究思路 | 第23页 |
2.1.2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2.2 问卷设计 | 第24-27页 |
2.2.1 问卷基本结构 | 第24-25页 |
2.2.2 信效度分析 | 第25-27页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7-69页 |
3.1 样本结构 | 第27-29页 |
3.1.1 初中生的基本情况 | 第27-28页 |
3.1.2 初中生父亲的基本情况 | 第28-29页 |
3.2 父亲参与初中生教养的观念 | 第29-35页 |
3.2.1 父亲的角色观 | 第29-32页 |
3.2.2 父亲的儿童观 | 第32-33页 |
3.2.3 父亲的亲子观 | 第33-34页 |
3.2.4 父亲的教子观 | 第34-35页 |
3.3 父亲参与初中生教养的行为 | 第35-43页 |
3.3.1 父亲参与初中生教养行为的总体情况 | 第35-36页 |
3.3.2 父亲参与初中生生活照料方面的情况 | 第36-37页 |
3.3.3 父亲参与初中生学业监督方面的情况 | 第37-38页 |
3.3.4 父亲参与初中生规则教导方面的情况 | 第38-40页 |
3.3.5 父亲在情感表达方面的参与情况 | 第40-41页 |
3.3.6 父亲在间接投入方面的参与情况 | 第41-42页 |
3.3.7 父亲在自我提升方面的参与情况 | 第42-43页 |
3.4 影响父亲参与初中生教养的因素 | 第43-63页 |
3.4.1 影响父亲参与教养观念的因素 | 第44-50页 |
3.4.2 影响父亲参与教养行为的因素 | 第50-63页 |
3.5 研究结果分析 | 第63-69页 |
3.5.1 父亲参与教养观念总体而言相对科学 | 第63-66页 |
3.5.2 父亲参与教养行为总体水平较低,但在规则教导方面参与水平较高.. | 第66页 |
3.5.3 生活照料总体参与水平较低,但在接送、做饭方面程度高 | 第66-67页 |
3.5.4 规则教导总体参与水平较高,尤在指导家务方面程度高 | 第67页 |
3.5.5 自我提升总体参与水平低,但在交流经验方面程度高 | 第67-69页 |
4 讨论与建议 | 第69-75页 |
4.1 研究结果讨论 | 第69-71页 |
4.1.1 孩子的个人特征 | 第69页 |
4.1.2 父亲的人口经济特征 | 第69-70页 |
4.1.3 家庭内外生态环境的作用 | 第70-71页 |
4.2 改进建议 | 第71-75页 |
4.2.1 父亲自身的努力改观 | 第71-72页 |
4.2.2 家庭成员的共同支持 | 第72-73页 |
4.2.3 社会有关部门的联合推进 | 第73-75页 |
5 结语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附录 | 第81-85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