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19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2 固体电解质概述 | 第10-11页 |
| 1.3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 | 第11页 |
| 1.4 锂离子无机固态电解质研究概述 | 第11-17页 |
| 1.4.1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 | 第12-13页 |
| 1.4.2 钙钛矿结构固态电解质 | 第13页 |
| 1.4.3 LISICON结构固态电解质 | 第13页 |
| 1.4.4 Garnet结构固态电解质 | 第13-15页 |
| 1.4.5 LiPON及相关固态电解质 | 第15-16页 |
| 1.4.6 NASICON结构固态电解质 | 第16-17页 |
| 1.5 NASICON型LiTi_2(PO_4)_3导体概述 | 第17-18页 |
|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 第2章 实验所需原料、设备及表征方法 | 第19-23页 |
| 2.1 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 | 第19-20页 |
| 2.2 LATP电解质的制备流程 | 第20页 |
| 2.3 材料性能表征 | 第20-23页 |
|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20-21页 |
| 2.3.2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1页 |
| 2.3.3 能量色散X-射线谱 | 第21页 |
| 2.3.4 密度测试 | 第21页 |
| 2.3.5 FTIR测试 | 第21页 |
| 2.3.6 电导率测试 | 第21-23页 |
| 第3章 水热法制备具有球形前驱体的LATP固态电解质 | 第23-30页 |
| 3.1 引言 | 第23页 |
| 3.2 LATP粉体的水热法制备和片体的烧结 | 第23-24页 |
| 3.3 LATP电解质的物理性能表征 | 第24-27页 |
| 3.3.1 材料结构表征 | 第24页 |
| 3.3.2 微观形态观察 | 第24-25页 |
| 3.3.3 材料的成分分析 | 第25-26页 |
| 3.3.4 密度测试 | 第26-27页 |
| 3.4 LATP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27-29页 |
| 3.4.1 交流阻抗测试 | 第27-28页 |
| 3.4.2 活化能的计算 | 第28-29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4章 液相法制备高电导率的LATP固态电解质 | 第30-39页 |
| 4.1 引言 | 第30页 |
| 4.2 LATP粉体材料的液相法制备 | 第30-31页 |
| 4.3 LATP电解质煅烧温度的影响 | 第31-32页 |
| 4.3.1 微观形态观察 | 第31页 |
| 4.3.2 交流阻抗测试 | 第31-32页 |
| 4.4 LATP电解质烧结温度的影响 | 第32-37页 |
| 4.4.1 微观形态观察 | 第32-33页 |
| 4.4.2 LATP电解质材料的结构表征 | 第33-35页 |
| 4.4.3 材料的成分分析 | 第35页 |
| 4.4.4 密度测试 | 第35-36页 |
| 4.4.5 LATP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36-37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 第5章 液相法制备掺杂Si~(4+)的LATSP固态电解质 | 第39-51页 |
| 5.1 引言 | 第39页 |
| 5.2 液相法制备LATSP电解质的实验流程 | 第39-40页 |
| 5.3 LATSP电解质Si掺杂量的影响 | 第40-43页 |
| 5.3.1 不同掺杂量的LATSP电解质的物理性能表征 | 第40-42页 |
| 5.3.2 不同掺杂量的LATSP的交流阻抗测试 | 第42-43页 |
| 5.4 LATSP电解质制备条件探讨 | 第43-49页 |
| 5.4.1 LATSP电解质材料煅烧温度的影响 | 第43-46页 |
| 5.4.2 LATSP电解质材料烧结温度的影响 | 第46-49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6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51-53页 |
| 6.1 结论 | 第51页 |
| 6.2 展望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