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图腾元素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 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页 |
| 1 绪论 | 第10-14页 |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0-11页 |
|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 1.4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2-13页 |
| 1.5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 2 中国古代图腾元素和现代标志设计间的联系 | 第14-25页 |
| 2.1 中国古代图腾元素介绍 | 第14-22页 |
| 2.1.1 图腾概念释义 | 第14-15页 |
| 2.1.2 图腾元素介绍 | 第15-21页 |
| 2.1.3 图腾文化和可识别性符号的消长 | 第21-22页 |
| 2.2 中国古代图腾元素和现代标志设计之间的关联 | 第22-25页 |
| 2.2.1 古代图腾元素与现代标志设计间的共性 | 第23-24页 |
| 2.2.2 古代图腾元素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特性 | 第24-25页 |
| 3 中国古代图腾元素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 第25-49页 |
| 3.1 取形 | 第25-32页 |
| 3.1.1 外形的提取和运用 | 第25-30页 |
| 3.1.2 通过视觉元素提取外形 | 第30-32页 |
| 3.2 延意 | 第32-39页 |
| 3.2.1 意义的沿用与延伸 | 第32-36页 |
| 3.2.2 通过内涵意义进行延伸 | 第36-39页 |
| 3.3 造势 | 第39-43页 |
| 3.3.1 势的把握与传承 | 第39-42页 |
| 3.3.2 以多元化的方式进行运用 | 第42-43页 |
| 3.4 古代图腾元素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原则 | 第43-45页 |
| 3.4.1 避免照抄照搬 | 第43-44页 |
| 3.4.2 中西结合,以中为主 | 第44-45页 |
| 3.4.3 古今结合,以今为主 | 第45页 |
| 3.5 图腾元素在现代标志设计中运用的意义 | 第45-49页 |
| 3.5.1 图腾元素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自然美意义 | 第46-47页 |
| 3.5.2 图腾元素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程式美意义 | 第47页 |
| 3.5.3 图腾元素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装饰美意义 | 第47-49页 |
| 结语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附录 攻硕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