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 | 第5-7页 |
|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页 |
| 1 引言 | 第9-12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1.3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4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 1.5 理论创新 | 第11-12页 |
| 2 树在西方文化中的隐喻 | 第12-15页 |
| 3 巴比松到后印象风景画中对树的表现及其变化探究 | 第15-25页 |
| 3.1 树在画面中位置的改变 | 第15-17页 |
| 3.2 树在画面中的形状的改变 | 第17-20页 |
| 3.3 树的笔触和肌理的表现 | 第20-22页 |
| 3.4 树在画面中的色彩的变化 | 第22-25页 |
| 4 分析这个时期对树的表现及其变化原因 | 第25-45页 |
| 4.1 艺术家绘画观念及表现手法的转变 | 第25-34页 |
| 4.1.1 从追求崇高之美转向对现实自然的真实表达 | 第25-28页 |
| 4.1.2 从固定时间的场景到瞬间性时间状态的表达 | 第28-31页 |
| 4.1.3 从三维空间转向二维空间的表达 | 第31-34页 |
| 4.2 社会大环境的变化 | 第34-45页 |
| 4.2.1 社会审美意识的转变 | 第35-39页 |
| 4.2.2 科学技术的发展 | 第39-41页 |
| 4.2.3 东西方艺术的交流与借鉴 | 第41-45页 |
| 结语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图版目录 | 第48-55页 |
| 图录来源 | 第55-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