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1.5 文章结构 | 第13-15页 |
第2章 中菲南海仲裁案基本案情 | 第15-22页 |
2.1 中菲南海问题的历史由来 | 第15-16页 |
2.1.1 南海岛屿的历史归属 | 第15-16页 |
2.1.2 菲律宾对中国主权的侵犯 | 第16页 |
2.2 中菲南海仲裁案的裁决历程 | 第16-22页 |
2.2.1 组成仲裁庭 | 第17页 |
2.2.2 仲裁庭发布仲裁令 | 第17-19页 |
2.2.3 仲裁庭对案件的管辖权及可受理性举行听证并作出裁决 | 第19-20页 |
2.2.4 仲裁庭作出最终裁决 | 第20页 |
2.2.5 案件的结果 | 第20-22页 |
第3章 《公约》规定的强制仲裁程序及其适用 | 第22-34页 |
3.1 《公约》附件七强制仲裁程序的形成 | 第22-23页 |
3.2 强制仲裁程序的含义 | 第23-26页 |
3.2.1 适用的任意性 | 第24页 |
3.2.2 启动上的单方性 | 第24-25页 |
3.2.3 诚信协商前置 | 第25-26页 |
3.2.4 裁决执行不确定 | 第26页 |
3.3 《公约》强制仲裁程序适用的前提条件 | 第26-30页 |
3.3.1 和平方法前置 | 第26-28页 |
3.3.2 争端方未协定其他程序 | 第28-29页 |
3.3.3 争端方须履行交换意见的义务 | 第29-30页 |
3.4 《公约》强制仲裁程序中的任择性例外 | 第30-34页 |
3.4.1 《公约》第298条排除的争端类型 | 第30-33页 |
3.4.2 《公约》第298条和其他条款的关系 | 第33-34页 |
第4章 南海仲裁案中强制仲裁程序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4-40页 |
4.1 仲裁庭曲解了《公约》第298条规定 | 第34-35页 |
4.2 对履行交换意见义务的判定标准模糊 | 第35-36页 |
4.3 对“协议和平解决争端”的要求不明 | 第36-38页 |
4.4 仲裁员的公正性和独立性存疑 | 第38-40页 |
第5章 《公约》强制仲裁程序的完善 | 第40-46页 |
5.1 对相关概念进行解释说明 | 第40-41页 |
5.1.1 明确交换意见义务的判定标准 | 第40-41页 |
5.1.2 明确排除强制仲裁适用的情况 | 第41页 |
5.2 完善仲裁员制度 | 第41-43页 |
5.2.1 仲裁员选派的完善 | 第42页 |
5.2.2 限制仲裁员个人作用 | 第42-43页 |
5.3 强制调解程序前置于强制仲裁程序 | 第43-46页 |
5.3.1 强制调解前置的可行性分析 | 第43-44页 |
5.3.2 强制调解前置的具体建议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