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导言 | 第9-15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研究价值与意义 | 第10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四、主要的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3页 |
六、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单位走私普通货物犯罪概述 | 第15-20页 |
第一节 单位走私普通货物犯罪的概念 | 第15-18页 |
一、单位的概念 | 第15-16页 |
二、走私的概念 | 第16-17页 |
三、普通货物的概念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单位走私普通货物犯罪的特征 | 第18-20页 |
一、较强的法定犯属性 | 第18页 |
二、涉税性 | 第18-19页 |
三、行为模式的复杂性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单位走私普通货物犯罪的主体认定 | 第20-28页 |
第一节 理论认定 | 第20-24页 |
一、成立单位行为要件的理论学说 | 第20-21页 |
二、共识与争议问题归纳 | 第21-22页 |
三、笔者的观点 | 第22-24页 |
第二节 司法认定 | 第24-28页 |
一、法律规定的理解和适用 | 第24-25页 |
二、举证责任和证明标准 | 第25-28页 |
第三章 单位走私普通货物犯罪的走私故意认定 | 第28-35页 |
第一节 直接走私情形下走私故意的认定 | 第28-32页 |
一、走私故意的界定 | 第28-29页 |
二、单位走私故意的认定 | 第29-31页 |
三、单位中参与人员走私故意的认定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几种特殊情况下走私故意的认定 | 第32-33页 |
一、收私行为的走私故意认定 | 第32页 |
二、共犯关系中的走私故意认定 | 第32-33页 |
第三节 单位意志的连续性问题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单位走私普通货物共同犯罪中存在的问题 | 第35-42页 |
第一节 单位与其他单位、自然人共同犯罪 | 第35页 |
第二节 单位内部成员间的共同犯罪问题 | 第35-38页 |
一、司法实践之疑惑 | 第36-37页 |
二、理论观点的争鸣 | 第37-38页 |
三、单位内部成员间是共同犯罪关系 | 第38页 |
第三节 单位走私普通货物犯罪中的共同犯罪的主从犯认定 | 第38-42页 |
一、主从犯认定需考虑的因素 | 第39-40页 |
二、单位与其他单位、自然人共同犯罪的主从犯认定 | 第40-41页 |
三、单位内部成员间主从犯的区分 | 第41-42页 |
第五章 单位走私普通货物的刑罚及完善 | 第42-48页 |
第一节 现有法律规定下如何实现单位犯罪和自然人犯罪中的量刑均衡 | 第42-44页 |
一、走私数额涉及罪与非罪时的认定 | 第42页 |
二、走私数额不涉及罪与非罪时的认定 | 第42-44页 |
第二节 应统一走私普通货物罪中单位犯罪和自然人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 | 第44-48页 |
一、从确立定罪量刑标准的依据来看,二者的标准应统一 | 第45-46页 |
二、从犯罪构成角度,应统一二者的定罪量刑标准 | 第46页 |
三、对二者区分不同的定罪量刑标准,不符合单位犯罪的立法初衷和刑法公正性的价值理念 | 第46-47页 |
四、当前司法解释制度和修改的趋势是统一二者的定罪量刑标准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