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我国公共部门信息增值产业培育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1页
0 引言第18-37页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8-23页
        0.1.1 研究背景第18-21页
        0.1.2 研究意义第21-23页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23-31页
        0.2.1 国外研究现状第23-26页
        0.2.2 国内研究现状第26-30页
        0.2.3 研究现状述评第30-31页
    0.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31-34页
        0.3.1 研究目标第31-32页
        0.3.2 研究内容第32页
        0.3.3 研究方法第32-34页
    0.4 技术路线第34-35页
    0.5 创新点第35-37页
1 公共部门信息增值产业培育的理论基础第37-54页
    1.1 公共部门信息增值产业的概念第37-46页
        1.1.1 公共部门信息增值相关产业概述第37页
        1.1.2 公共部门信息增值产业的定义第37-40页
        1.1.3 公共部门信息增值产业的范畴与分类第40-41页
        1.1.4 公共部门信息增值产业与相关概念的辨析第41-46页
    1.2 公共部门信息增值产业的特征第46-47页
        1.2.1 产业劳动对象具有公共物品特征第46页
        1.2.2 产出形式与公共部门信息的融合度高第46页
        1.2.3 产品的附加值高第46-47页
        1.2.4 产业关联度大第47页
        1.2.5 信息技术的驱动力强第47页
    1.3 公共部门信息增值产业培育的相关理论第47-52页
        1.3.1 公共部门增值产业培育的合理性第47-48页
        1.3.2 产业形成与发展理论第48-49页
        1.3.3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第49-50页
        1.3.4 产业创新理论第50-51页
        1.3.5 公共部门信息增值理论第51-52页
    1.4 本章小结第52-54页
2 我国公共部门信息增值产业培育的现状第54-77页
    2.1 我国公共部门信息增值产业的总体情况第54-66页
        2.1.1 产业规模第54-57页
        2.1.2 产业需求现状第57-59页
        2.1.3 产业主体现状第59页
        2.1.4 产业创新现状第59-60页
        2.1.5 产业相关法律政策体系现状第60-63页
        2.1.6 我国公共部门信息增值产业的发展阶段第63-66页
    2.2 我国公共部门信息增值利用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实证调查第66-72页
        2.2.1 调查方法第66页
        2.2.2 调查结果第66-72页
    2.3 我国公共部门信息增值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第72-76页
        2.3.1 公共部门信息供给不足第72-73页
        2.3.2 企业增值信息开发与创新能力不足第73页
        2.3.3 市场需求不足第73-74页
        2.3.4 产业政策体系不健全第74-76页
    2.4 本章小结第76-77页
3 我国公共部门信息增值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第77-90页
    3.1 影响因素识别第77-79页
        3.1.1 公共部门信息供给第77页
        3.1.2 企业增值信息开发与创新能力第77-78页
        3.1.3 需求条件第78-79页
        3.1.4 政府政策第79页
    3.2 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第79-80页
    3.3 实证研究过程第80-87页
        3.3.1 问卷设计与变量定义第80-81页
        3.3.2 问卷发放与数据采集第81页
        3.3.3 数据处理第81-87页
    3.4 我国公共部门信息增值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讨论第87-89页
    3.5 本章小结第89-90页
4 我国公共部门信息增值产业培育机制的构建第90-96页
    4.1 我国公共部门信息增值产业的形成与发展路径第90页
    4.2 我国公共部门信息增值产业培育机制的概念第90-91页
    4.3 我国公共部门信息增值产业培育机制的框架和内涵第91-95页
        4.3.1 产业培育目标第91-92页
        4.3.2 产业培育主体第92-94页
        4.3.3 产业培育模式第94页
        4.3.4 产业培育的具体运行机制第94-95页
    4.4 本章小结第95-96页
5 我国公共部门信息供给机制第96-111页
    5.1 我国公共部门信息供给机制的基本框架第96-98页
        5.1.1 公共部门信息的公共物品属性第96-97页
        5.1.2 公共部门信息供给机制的基本框架第97-98页
    5.2 公共部门信息供给机制的比较分析第98-104页
        5.2.1 公共部门信息供给模式的比较分析第98-100页
        5.2.2 公共部门信息收费模式的比较分析第100-103页
        5.2.3 公共部门信息供给法律保障体系的比较分析第103-104页
    5.3 我国公共部门信息供给机制的构建第104-110页
        5.3.1 我国公共部门信息供给模式的选择第104-106页
        5.3.2 我国公共部门信息收费模式的选择第106-107页
        5.3.3 我国公共部门信息供给的法律保障体系第107-110页
    5.4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6 我国公共部门信息增值开发机制第111-130页
    6.1 我国公共部门信息的增值开发模式第111-117页
        6.1.1 公共部门信息增值开发模式的比较分析第111-114页
        6.1.2 我国公共部门信息的增值开发模式第114-117页
    6.2 我国公共部门信息的增值开发路径第117-118页
        6.2.1 基于信息交合的增值信息产品和服务开发第117页
        6.2.2 基于融合的增值信息产品和服务开发第117-118页
        6.2.3 基于技术集成的增值信息产品和服务开发第118页
        6.2.4 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增值信息产品和服务开发第118页
    6.3 我国公共部门信息增值产品和服务的经营策略第118-124页
        6.3.1 成本控制第119-120页
        6.3.2 定价策略第120-123页
        6.3.3 竞争策略第123-124页
    6.4 推进我国公共部门信息增值开发的对策第124-129页
        6.4.1 加大投入,鼓励企业对公共部门信息的增值开发第124-126页
        6.4.2 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共享第126页
        6.4.3 建立公共部门信息增值开发的标准体系第126-127页
        6.4.4 建立公共部门信息增值开发的市场监管体系第127-128页
        6.4.5 建立公共部门信息增值开发的法律保障体系第128-129页
    6.5 本章小结第129-130页
7 我国公共部门信息增值产业市场需求激励机制第130-140页
    7.1 我国公共部门信息增值产业市场需求的培育方向第130页
    7.2 我国公共部门信息增值产业市场需求的制约因素第130-133页
        7.2.1 信息消费主体对自身需求的认知不足第131页
        7.2.2 信息消费成本高,购买力相对不足第131-132页
        7.2.3 信息消费环境不良,用户满意度低第132-133页
    7.3 我国公共部门信息增值产业市场需求的培育路径第133-136页
        7.3.1 激发现有的市场需求第133-135页
        7.3.2 创造新的市场需求第135-136页
    7.4 我国公共部门信息增值产业市场需求激励的对策第136-139页
        7.4.1 加入《政府采购协定》,推动政府采购第136-137页
        7.4.2 积极实施公共项目,提供公共服务第137页
        7.4.3 加快信息消费基础条件建设第137-138页
        7.4.4 构建安全的信息消费环境第138-139页
        7.4.5 加强监管,规范信息消费市场秩序第139页
    7.5 本章小结第139-140页
8 公共部门信息增值产业政策引导机制第140-158页
    8.1 公共部门信息增值产业政策引导机制的功能第140-141页
        8.1.1 引导功能第140页
        8.1.2 推动功能第140-141页
        8.1.3 保障功能第141页
        8.1.4 提升功能第141页
    8.2 我国公共部门信息增值产业政策引导机制的构成第141-148页
        8.2.1 产业政策目标第142页
        8.2.2 产业政策内容体系第142-143页
        8.2.3 产业政策工具第143-148页
    8.3 我国公共部门信息增值产业政策引导机制的优化第148-156页
        8.3.1 产业政策目标的优化第149-150页
        8.3.2 产业政策内容体系的优化第150-155页
        8.3.3 产业政策工具的优化第155-156页
    8.4 本章小结第156-158页
9 我国公共部门信息增值产业培育机制的实例分析第158-172页
    9.1 我国气象信息增值产业培育机制第158-164页
        9.1.1 产业发展阶段及其特征第158-159页
        9.1.2 产业发展的障碍第159-160页
        9.1.3 产业培育机制分析第160-164页
    9.2 我国地理信息增值产业培育机制分析第164-171页
        9.2.1 产业发展阶段及其特征第164-165页
        9.2.2 产业发展的障碍第165-166页
        9.2.3 产业培育机制分析第166-171页
    9.3 本章小结第171-172页
10 结论与展望第172-175页
    10.1 研究主要结论第172-174页
    10.2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第174-175页
        10.2.1 研究不足第174页
        10.2.2 研究展望第174-175页
参考文献第175-184页
附录一:我国公共部门信息增值产业培育的相关法律和政策分类目录第184-188页
附录二:我国公共部门信息增值利用现状及其产业发展调查问卷第188-194页
附录三:参与调研的部分企事业单位名录第194-197页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学术成果第197-198页
致谢第198页

论文共1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施工隧道监控量测技术与分析预报方法研究
下一篇:康熙己未特科与清初士人心态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