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勘测、设计与计算论文--勘测论文

施工隧道监控量测技术与分析预报方法研究

论文创新点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4-2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5-26页
        1.2.1 隧道变形监测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1页
        1.2.2 隧道变形分析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24页
        1.2.3 目前存在的问题第24-26页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6-27页
    1.4 论文结构安排第27-29页
第2章 超前地质预报在隧道施工监测方面的研究第29-52页
    2.1 各种隧道超前预报方法的介绍第29-31页
    2.2 研究内容第31-33页
    2.3 TSP超前地质预报基本原理第33-40页
        2.3.1 岩石弹性性质研究第34页
        2.3.2 纵波与横波第34-35页
        2.3.3 地震波传播的基本规律第35-36页
        2.3.4 地震波的能量与球面扩散第36页
        2.3.5 地震波的吸收衰减第36-38页
        2.3.6惠更斯原理与费马定理第38页
        2.3.7 TSP地震负视速度法原理第38-39页
        2.3.8 绕射波归位原理第39-40页
    2.4 TSP测量系统与数据处理系统第40-47页
        2.4.1 TSP测量系统第40-42页
        2.4.2 TSP数据处理系统第42-47页
    2.5 应用实例第47-51页
        2.5.1 工程概况第47-48页
        2.5.2 地形地貌第48页
        2.5.3 地质特征第48-49页
        2.5.4 实地检测第49-51页
    2.6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3章 隧道地表沉降和拱顶下沉的监测及分析预报第52-88页
    3.1 测站边角交会网介绍第52-53页
    3.2 控制网平差及精度分析第53-59页
        3.2.1 测站边角交会网平面网数据预处理、粗差检验第53-56页
        3.2.2 平面网平差第56-58页
        3.2.3 平面精度分析第58-59页
    3.3 测站边角交会网高程网平差及精度分析第59-64页
        3.3.1 测站边角交会网三角高程控制网的建立第59-62页
        3.3.2 高程控制网网平差第62-63页
        3.3.3 高程控制网精度分析第63-64页
    3.4 计算实例第64-69页
        3.4.1 监测基点稳定性分析第64-68页
        3.4.2 测站边角交会网平差分析第68-69页
    3.5 隧道地表沉降监测第69-73页
        3.5.1 地表沉降监测点布设第70-71页
        3.5.2 地表沉降监控量测频率第71-72页
        3.5.3 监控量测控制基准第72-73页
    3.6 监控量测数据处理第73-80页
        3.6.1 回归分析方法第73-74页
        3.6.2 常用的回归函数第74-76页
        3.6.3 监测数据分析第76-77页
        3.6.4 建立回归函数第77-80页
    3.7 隧道拱顶下沉监测第80-87页
        3.7.1 拱顶变形监测点布设第81-82页
        3.7.2 拱顶下沉监控量测频率第82-83页
        3.7.3 拱顶下沉变化分析第83-84页
        3.7.4 拱顶变形数据处理第84-87页
    3.8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4章 仰拱路基施工面的碾压监测第88-111页
    4.1 路基压实机理与影响因素第88-91页
        4.1.1 路基压实机理第88-90页
        4.1.2 路基压实质量影响因素第90-91页
    4.2 基于测量机器人的隧道仰拱区域路基碾压质量控制参数第91-92页
    4.3 基于测量机器人的碾压质量过程控制方法第92-102页
        4.3.1 碾压轨迹第92-94页
        4.3.2 碾压速度第94-95页
        4.3.3 碾压遍数计算与平滑第95-98页
        4.3.4 仰拱碾压面平整度方法分析研究第98-102页
    4.4 测量机器人碾压应用实例第102-107页
        4.4.1 仰拱填充第103页
        4.4.2 仰拱碾压第103-104页
        4.4.3 碾压数据处理第104-107页
    4.5 碾压检测第107-110页
        4.5.1 平整度检测第107-108页
        4.5.2 压实度检测第108-110页
    4.6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第5章 隧道施工断面变形分析研究第111-140页
    5.1 三维激光扫描仪第111-114页
        5.1.1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基本理论第111-112页
        5.1.2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工作原理第112页
        5.1.3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特点第112-114页
    5.2 三维激光扫描数据处理第114-118页
        5.2.1 隧道点云的采集第114-115页
        5.2.2 点云预处理及建模分析第115-118页
    5.3 实例应用第118-120页
        5.3.1 隧道扫描数据处理过程第118-120页
    5.4 B样条曲线第120-125页
        5.4.1 B样条曲线基本理论第120-122页
        5.4.2 B样条曲线拟合的参数化方法第122页
        5.4.3 节点矢量的确定第122-124页
        5.4.4 最优化曲线拟合第124-125页
    5.5 隧道断面的B样条曲线拟合第125-127页
        5.5.1 非断面信息点的剔除第125-126页
        5.5.2 断面曲线拟合第126-127页
    5.6 断面曲线之间的距离度量第127-130页
        5.6.1 几何图形间的距离度量第127-129页
        5.6.2 计算曲线间的Hausdorff距离第129-130页
    5.7 实例分析第130-139页
        5.7.1 隧道断面变形分析第130-136页
        5.7.2 隧道断面形状监测分析第136-139页
    5.8 本章小结第139-140页
第6章 塌陷区域施工隧道监控量测的应用研究第140-165页
    6.1 遥感GIS技术第140-147页
        6.1.1 遥感影像几何校正第141-143页
        6.1.2 遥感影像配准(重采样)第143-144页
        6.1.3 图像正射校正第144-145页
        6.1.4 DEM第145-147页
    6.2 三维遥感图像的应用第147-151页
        6.2.1 三维遥感图像模型第147-148页
        6.2.2 遥感影像信息提取第148-149页
        6.2.3 地面塌陷的信息提取第149页
        6.2.4 地面塌陷的影像特征第149-150页
        6.2.5 地面塌陷边界提取第150-151页
    6.3 实例应用第151-157页
        6.3.1 塌陷区域资料收集第151页
        6.3.2 影像几何校正第151-152页
        6.3.3 塌陷区域DEM第152-154页
        6.3.4 塌陷变形发展状况及其机理分析第154-156页
        6.3.5 塌陷变形影响因素分析第156-157页
    6.4 塌陷变形监测与分析第157-164页
        6.4.1 GPS塌陷变形监测第157-158页
        6.4.2 监测成果及分析第158-160页
        6.4.3 变形数值分析第160-164页
    6.5 本章小结第164-165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165-169页
    7.1 总结第165-166页
    7.2 后续工作及展望第166-169页
参考文献第169-176页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及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76-177页
致谢第177页

论文共1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对公共部门信息的采纳效率研究
下一篇:我国公共部门信息增值产业培育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