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家畜论文--羊论文

基于全基因组选择信号挖掘中国地方绵羊在驯化过程中的选择印记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第14-16页
第一章 前言第16-31页
    1.1 研究问题的由来第16-17页
    1.2 文献综述第17-30页
        1.2.1 绵羊的起源与驯化第17-20页
            1.2.1.1 绵羊的起源第17-18页
            1.2.1.2 家绵羊的野生祖先第18-19页
            1.2.1.3 绵羊的驯化第19-20页
        1.2.2 绵羊驯化下的变异第20-21页
        1.2.3 下一代测序技术在动物驯化关键基因挖掘中应用第21-25页
            1.2.3.1 利用下一代测序技术揭示动物驯化遗传机制的方法及原理第21-22页
            1.2.3.2 下一代测序技术在动物驯化研究中应用第22-25页
        1.2.4 本研究中涉及的具有代表性的5个中国地方绵羊品种第25-30页
            1.2.4.1 阿勒泰羊(Altaysheep)第25-26页
            1.2.4.2 多浪羊(Duolangsheep)第26-27页
            1.2.4.3 湖羊(Husheep)第27-28页
            1.2.4.4 蒙古羊(Mongoliansheep)第28-29页
            1.2.4.5 藏羊(Tibetansheep)第29-30页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30-31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31-49页
    2.1 本研究的整体思路与技术路线第31-32页
    2.2 五个中国地方绵羊品种基因组重测序第32-33页
        2.2.1 样品采集第32页
        2.2.2 DNA提取与质量检测第32-33页
    2.3 全基因组遗传变异分析第33-39页
        2.3.1 测序质量评估与过滤第33页
        2.3.2 亚洲摩弗伦野羊重测序数据的下载第33-34页
        2.3.3 全基因组序列比对及比对文件的预处理第34-35页
        2.3.4 遗传变异的鉴定、过滤和注释第35-39页
            2.3.4.1 遗传变异的鉴定第35-39页
            2.3.4.2 遗传变异的过滤第39页
            2.3.4.3 遗传变异的验证与注释第39页
            2.3.4.4 杂合子和InDel数量、长度的统计第39页
    2.4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第39-40页
        2.4.1 主成分分析第39-40页
        2.4.2 系统发育树构建第40页
        2.4.3 群体结构分析第40页
    2.5 全基因组选择信号分析第40-46页
        2.5.1 全基因组选择信号分析策略第40-41页
        2.5.2 用于全基因组选择信号分析的指数第41-43页
            2.5.2.1 固定选择指数(Fixationindex,FST)第41-43页
            2.5.2.2 杂合子率(Heterozygousity,HP)第43页
            2.5.2.3 FST和HP的Z-转换第43页
        2.5.3 全基因组选择区域的鉴定第43-45页
            2.5.3.1 窗口FST和HP阈值第44页
            2.5.3.2 五个中国地方绵羊品种在驯化过程中共享的全基因组选择信号分析第44页
            2.5.3.3 五个中国地方绵羊品种在驯化过程中品种特异的全基因组选择信号分析第44-45页
        2.5.4 选择区域内基因的注释与分析第45-46页
    2.6 目标基因(targetgene)的分析第46页
    2.7 湖羊在驯化过程中产羔数相关选择基因及变异位点的群体遗传学效应分析第46-47页
        2.7.1 试验群体及DNA样品提取第46页
        2.7.2 SNP分型第46-47页
        2.7.3 基因型与产羔数性状关联分析第47页
    2.8 本研究中用到的主要网站、数据库和软件第47-49页
        2.8.1 主要网站及数据库第47页
        2.8.2 主要软件第47-49页
第三章 研究结果第49-92页
    3.1 中国地方绵羊全基因组遗传变异图谱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第49-59页
        3.1.1 五个中国地方绵羊品种全基因组测序结果第49-54页
            3.1.1.1 五个中国地方绵羊品种DNA质量与浓度第49-51页
            3.1.1.2 五个中国地方绵羊品种全基因组测序数据量和质量统计第51-54页
        3.1.2 全基因组遗传变异第54-57页
        3.1.3 亚洲摩弗伦野羊和5个中国地方绵羊品种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第57-59页
            3.1.3.1 主成分分析第57页
            3.1.3.2 系统发育树第57-58页
            3.1.3.3 群体结构分析第58-59页
    3.2 五个中国地方绵羊品种在驯化过程中共享的全基因组选择信号第59-79页
        3.2.1 常染色体上选择信号扫描第59-61页
        3.2.2 X染色体上选择信号扫描第61-62页
        3.2.3 选择区域内基因的注释与功能富集第62-64页
        3.2.4 五个中国地方绵羊品种共享的全基因组选择信号第64-72页
        3.2.5 常染色体上与视力下降相关选择基因第72-77页
            3.2.5.1 PDE6B基因第73-75页
            3.2.5.2 PANK2基因第75-76页
            3.2.5.3 FOXC1和GMDS基因第76-77页
        3.2.6 X染色体上与繁殖和神经发育相关选择基因第77-79页
            3.2.6.1 AR基因第77-78页
            3.2.6.2 OPHN1基因第78-79页
    3.3 五个中国地方绵羊品种在驯化过程中品种特异的全基因组选择信号第79-92页
        3.3.1 阿勒泰羊在驯化过程中特异的全基因组选择信号第81-83页
        3.3.2 多浪羊在驯化过程中特异的全基因组选择信号第83-85页
        3.3.3 湖羊在驯化过程中特异的全基因组选择信号第85-88页
        3.3.4 蒙古羊在驯化过程中特异的全基因组选择信号第88-89页
        3.3.5 藏羊在驯化过程中特异的全基因组选择信号第89-92页
第四章 讨论第92-101页
    4.1 本研究的整体思路第92-93页
    4.2 鉴定选择区域的策略第93-94页
    4.3 中国地方绵羊品种遗传变异图谱第94-95页
    4.4 群体遗传结构第95-96页
    4.5 五个中国地方绵羊品种在驯化过程中共享的选择信号与基因第96-98页
        4.5.1 常染色体上与视力相关基因及变异第96-97页
        4.5.2 X染色体上与繁殖能力和神经发育相关的基因及变异第97-98页
    4.6 五个中国地方绵羊品种在驯化过程中品种特异的选择信号与基因第98-101页
        4.6.1 藏羊低氧适应性相关的选择区域及基因第98-99页
        4.6.2 多浪羊抗逆性相关的选择区域及基因第99页
        4.6.3 其他反映品种特征的选择区域及基因第99-101页
第五章 全文小结第101-104页
    5.1 本研究的小结第101-102页
    5.2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第102页
    5.3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特色第102-103页
    5.4 本研究不足之处与进一步工作的建议第103-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15页
附录第115-157页
攻读学位期间撰写论文题录第157-158页
致谢第158-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整合功能注释的全基因组选择和关联分析方法研究
下一篇:猪源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与抗PRRSV抗体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