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缩略语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 核盘菌概述 | 第12-14页 |
1.1 核盘菌及其危害 | 第12-13页 |
1.2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 | 第13-14页 |
2 盾壳霉概述 | 第14-16页 |
2.1 盾壳霉的生物学特性 | 第14-15页 |
2.2 盾壳霉的分子水平研究 | 第15-16页 |
3 盾壳霉与寄主核盘菌的互作 | 第16-18页 |
3.1 重寄生真菌与寄主真菌之间的互作 | 第16-17页 |
3.2 寄生过程中次级代谢产物的响应 | 第17-18页 |
4 代谢组学及其应用 | 第18-22页 |
4.1 代谢组学简介 | 第18-19页 |
4.2 代谢组学研究的技术手段 | 第19-21页 |
4.3 代谢组学在微生物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盾壳霉突变株Qnox1-6的代谢特性 | 第23-3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7页 |
1.1 研究材料 | 第23-25页 |
1.1.1 供试菌株 | 第23-24页 |
1.1.2 培养基 | 第24页 |
1.1.3 试剂及仪器 | 第24-25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1.2.1 菌株活化与培养 | 第25页 |
1.2.2 样品的提取 | 第25页 |
1.2.3 LC-MS分析 | 第25-26页 |
1.2.4 实验数据处理 | 第26-2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7-33页 |
2.1 菌株培养及代谢差异分析 | 第27-28页 |
2.2 共同差异物质筛选 | 第28-33页 |
2.2.1 代谢组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28-30页 |
2.2.2 共同差异物质筛选与鉴定 | 第30-33页 |
3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盾壳霉寄生核盘菌的关键代谢物筛选 | 第34-4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6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34页 |
1.1.1 供试菌株与培养基 | 第34页 |
1.1.2 试剂及仪器 | 第34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34-36页 |
1.2.2 对峙培养 | 第34-35页 |
1.2.3 样品的提取 | 第35页 |
1.2.4 LC-MS分析 | 第35页 |
1.2.5 实验数据处理 | 第35-3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6-48页 |
2.1 对峙形态分析 | 第36-37页 |
2.2 盾壳霉野生株接触核盘菌时的代谢响应 | 第37-44页 |
2.2.1 对峙时间的代谢影响 | 第37-38页 |
2.2.2 对峙第四天的代谢差异分析 | 第38-39页 |
2.2.3 代谢组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39-40页 |
2.2.4 差异代谢物筛选 | 第40-41页 |
2.2.5 共同显著差异代谢物的鉴定 | 第41-42页 |
2.2.6 差异代谢物的路径富集分析 | 第42-44页 |
2.3 盾壳霉突变株接触核盘菌时的代谢响应 | 第44-48页 |
2.3.1 Qnox1-6接触核盘菌时的代谢统计分析 | 第44页 |
2.3.2 多组比较分析及寄生关键代谢物筛选 | 第44-48页 |
3 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寄生关键代谢物S.A.的生物功能研究 | 第49-6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1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49页 |
1.1.1 供试菌株与培养基 | 第49页 |
1.1.2 试剂及仪器 | 第49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49-51页 |
1.2.1 外源添加培养 | 第49-50页 |
1.2.2 样品的萃取 | 第50页 |
1.2.3 LC-MS分析 | 第50页 |
1.2.4 实验数据处理 | 第50-5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1-63页 |
2.1 S.A.添加对核盘菌以及盾壳霉的生长影响 | 第51-53页 |
2.1.1 浓度梯度的S.A.添加对核盘菌的生长影响 | 第51-52页 |
2.1.2 浓度梯度的S.A.添加对盾壳霉的生长影响 | 第52-53页 |
2.2 浓度梯度的S.A.添加对核盘菌的代谢影响 | 第53-57页 |
2.2.1 S.A.添加引起的核盘菌代谢差异分析 | 第53-55页 |
2.2.2 差异代谢物的代谢通路富集分析 | 第55-57页 |
2.3 S.A.对寄生过程的代谢影响 | 第57-61页 |
2.3.1 代谢组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差异分析 | 第57-58页 |
2.3.2 S.A.添加组与未添加组差异代谢物类别分析 | 第58-60页 |
2.3.3 差异代谢物的路径富集分析 | 第60-61页 |
2.4 小结 | 第61-63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3-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81页 |
拟发表文章 | 第81-82页 |
附录 | 第82-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