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信息产业经济(总论)论文

P市智慧城市建设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0-17页
    0.1 研究背景第10页
    0.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0.3 文献综述第11-15页
        0.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0.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5页
    0.4 研究方法第15页
        0.4.1 文献研究法第15页
        0.4.2 实证研究法第15页
    0.5 创新点第15-17页
1 相关概念与理论内涵第17-22页
    1.1 相关概念第17页
        1.1.1 智慧城市第17页
        1.1.2 城市建设第17页
    1.2 网络化治理理论内涵第17-22页
        1.2.1 设计网络第18-19页
        1.2.2 连接的纽带第19页
        1.2.3 网络与责任困境第19-20页
        1.2.4 网络化治理的能力建设第20-22页
2 P市智慧城市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第22-27页
    2.1 P市智慧城市建设现状第22-24页
    2.2 P市智慧城市建设问题第24-27页
        2.2.1 建设模式偏于单一第25页
        2.2.2 智慧平台应用性有待提高第25-26页
        2.2.3 智慧人才队伍存在缺口第26页
        2.2.4 多元化投资渠道缺乏第26-27页
3 P市智慧城市建设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第27-31页
    3.1 智慧城市建设网络化设计欠佳第27-28页
        3.1.1 政府建设理念陈旧第27页
        3.1.2 政府角色定位不清第27-28页
        3.1.3 建设目标不明确第28页
    3.2 智慧城市建设网络连接不畅第28-29页
        3.2.1 多元主体参与建设渠道较少第28-29页
        3.2.2 多元主体参与建设平台缺乏第29页
        3.2.3 公众参与程度不高第29页
    3.3 智慧城市建设责任机制不健全第29-30页
        3.3.1 建设保障机制不完善第29页
        3.3.2 信息资源安全体系缺乏第29-30页
    3.4 智慧城市建设能力有待提升第30-31页
        3.4.1 多元化投资渠道缺乏第30页
        3.4.2 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第30-31页
4 P市智慧城市建设问题的解决对策第31-38页
    4.1 构建智慧城市建设网络化框架第31-32页
        4.1.1 强化“智慧城市”思维第31页
        4.1.2 政府合理定位角色第31-32页
        4.1.3 科学设计顶层规划第32页
    4.2 提升智慧城市建设的连接能力第32-34页
        4.2.1 拓宽多元主体参与建设渠道第32-33页
        4.2.2 搭建市场主体互动平台第33页
        4.2.3 积极培养智慧民众第33-34页
    4.3 完善网络治理责任框架第34-35页
        4.3.1 明确各主体责任第34-35页
        4.3.2 健全建设体制机制第35页
    4.4 提升智慧城市建设能力第35-38页
        4.4.1 引入专业人才队伍第35-36页
        4.4.2 拓宽建设资金投入渠道第36-38页
结论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2页
附录第42-45页
致谢第45-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互联网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电商企业仓库出库作业计划编制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