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2.1 国外研究情况 | 第12-13页 |
| 1.2.2 国内研究情况 | 第13-14页 |
| 1.3 论文课题来源和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 1.3.1 本论文课题来源 | 第14页 |
| 1.3.2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 1.3.3 本文内容安排 | 第15-16页 |
| 第2章 对日定向装置半物理试验台设计 | 第16-30页 |
| 2.1 对日定向装置试验台方案研究 | 第16-19页 |
| 2.1.1 前言 | 第16页 |
| 2.1.2 半物理试验加载方案 | 第16-17页 |
| 2.1.3 试验台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 第17-19页 |
| 2.2 对日定向装置试验台机械结构设计 | 第19-25页 |
| 2.2.1 机械支撑平台设计 | 第19-21页 |
| 2.2.2 纵向移动平台设计 | 第21-23页 |
| 2.2.3 垂向移动平台设计 | 第23-25页 |
| 2.3 力矩加载单元设计 | 第25-29页 |
| 2.3.1 力矩加载单元结构设计 | 第25-27页 |
| 2.3.2 被测产品全跳动度误差适应方法 | 第27-28页 |
| 2.3.3 加载单元模态分析 | 第28页 |
| 2.3.4 同轴度调整单元 | 第28-29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3章 对日定向装置试验台结构优化计算 | 第30-62页 |
| 3.1 工程优化问题研究背景 | 第30-32页 |
| 3.1.1 工程优化问题介绍 | 第30页 |
| 3.1.2 结构优化基本理论 | 第30-31页 |
| 3.1.3 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 第31-32页 |
| 3.2 ANSYS Workbench优化技术研究 | 第32-36页 |
| 3.2.1 ANSYS Workbench简介 | 第32-33页 |
| 3.2.2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优化流程 | 第33-35页 |
| 3.2.3 优化方法的选择 | 第35-36页 |
| 3.3 立柱优化计算 | 第36-52页 |
| 3.3.1 引言 | 第36-37页 |
| 3.3.2 立柱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建立 | 第37-41页 |
| 3.3.3 在ANSYS Workbench中立柱的优化设计 | 第41-45页 |
| 3.3.4 基于试验设计的响应面结果分析 | 第45-52页 |
| 3.4 试验台其他部件优化结果 | 第52-56页 |
| 3.4.1 安装基座优化结果 | 第52-53页 |
| 3.4.2 移动平台模态分析结果 | 第53-56页 |
| 3.5 力矩加载单元连接件的优化设计 | 第56-59页 |
| 3.6 试验台整体模态分析 | 第59-60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 第4章 对日定向装置试验台加载精度有效性验证研究 | 第62-74页 |
| 4.1 有效性研究的必要性 | 第62页 |
| 4.2 有效性方案原理 | 第62-64页 |
| 4.3 有效性方案设计 | 第64-68页 |
| 4.3.1 扭振系统上端自由方案 | 第64-66页 |
| 4.3.2 扭振系统两端约束方案 | 第66-68页 |
| 4.4 加载精度验证方案可信度条件 | 第68-69页 |
| 4.5 两端约束扭振系统参数计算 | 第69-72页 |
| 4.5.1 扭杆材料的选择 | 第69页 |
| 4.5.2 扭振系统参数确定 | 第69-72页 |
| 4.5.3 扭杆校核 | 第72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 5.1 总结 | 第74-75页 |
| 5.2 展望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