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 1.2 高性能末级缓存管理策略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 1.2.1 改进的缓存替换策略 | 第15-16页 |
| 1.2.2 死亡块预测 | 第16-17页 |
| 1.2.3 其他优化方法 | 第17-18页 |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8-19页 |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9-20页 |
| 第2章 高性能处理器末级缓存设计与性能优化策略 | 第20-27页 |
| 2.1 缓存技术的背景 | 第20-22页 |
| 2.2 常用的缓存优化方法 | 第22-25页 |
| 2.2.1 减少命中时间 | 第23页 |
| 2.2.2 增加缓存带宽 | 第23页 |
| 2.2.3 减少缓存缺失代价 | 第23-24页 |
| 2.2.4 降低缓存缺失率 | 第24-25页 |
| 2.3 缓存替换策略 | 第25-26页 |
| 2.3.1 传统缓存替换算法 | 第25-26页 |
| 2.4 小结 | 第26-27页 |
| 第3章 基于位置信息的缓存提升策略 | 第27-41页 |
| 3.1 问题描述 | 第27页 |
| 3.2 末级缓存访问模式 | 第27-30页 |
| 3.2.1 时间局部性 | 第27-28页 |
| 3.2.2 访问频率 | 第28-30页 |
| 3.3 基于位置信息的提升策略 | 第30-34页 |
| 3.3.1 缓存的插入和提升策略 | 第31-32页 |
| 3.3.2 基于位置信息的提升策略 | 第32-33页 |
| 3.3.3 缓存插入策略和提升策略的交互 | 第33-34页 |
| 3.4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 3.4.1 模拟器 | 第34-35页 |
| 3.4.2 基准测试程序 | 第35页 |
| 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5-40页 |
| 3.5.1 不同提升比例的敏感程度 | 第35-38页 |
| 3.5.2 不同缓存配置对基于位置信息的缓存提升策略的影响 | 第38-39页 |
| 3.5.3 硬件开销 | 第39-40页 |
| 3.6 小结 | 第40-41页 |
| 第4章 基于分组的缓存管理策略 | 第41-51页 |
| 4.1 问题描述 | 第41-42页 |
| 4.2 基于分组的缓存管理策略 | 第42-45页 |
| 4.2.1 具体实现 | 第42-44页 |
| 4.2.2 计数器值的衰减 | 第44页 |
| 4.2.3 与基于位置信息的提升策略的对比 | 第44-45页 |
| 4.3 实验方法 | 第45页 |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5-50页 |
| 4.4.1 计数器值的衰减对缓存性能的影响 | 第45-46页 |
| 4.4.2 与重用距离预测策略的性能对比 | 第46页 |
| 4.4.3 不同缓存大小对性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 4.4.4 通过抽样减少计数器数量 | 第47-49页 |
| 4.4.5 硬件开销 | 第49-50页 |
| 4.5 小结 | 第50-51页 |
| 结论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60页 |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