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8-19页 |
第一章 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及其评价的内涵分析 | 第19-25页 |
第一节 公共参与素养的内涵分析 | 第19-23页 |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 第19-20页 |
二、学科核心素养及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 第20-22页 |
三、公共参与素养的内涵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学生公共参与素养评价的内涵分析 | 第23-25页 |
一、评价及其学习评价的内涵 | 第23-24页 |
二、公共参与素养评价的内涵界定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学生公共参与素养评价的意义及现状 | 第25-35页 |
第一节 学生公共参与素养评价的意义 | 第25-28页 |
一、通过评价诊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状况,鉴定学生公共参与素养水平 | 第25-26页 |
二、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引导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发展 | 第26-27页 |
三、通过评价引导教师教学方式和理念的提升,深化课程改革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学生公共参与素养评价的现状分析 | 第28-35页 |
一、课程改革以来学习评价取得的成就及对公共参与素养评价研究的积极作用 | 第29-31页 |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学生公共参与素养评价的挑战 | 第31-35页 |
第三章 学生公共参与素养评价策略探求 | 第35-106页 |
第一节 学生公共参与素养评价的依据 | 第35-42页 |
一、课程标准对公共参与素养培养的目标要求 | 第35-36页 |
二、公共参与素养的水平要求和学业质量水平要求 | 第36-39页 |
三、构建公共参与素养的评价指标体系 | 第39-42页 |
第二节 学生公共参与素养评价应坚持的理念 | 第42-46页 |
一、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 | 第42-43页 |
二、指向公共参与素养,全面评价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第43页 |
三、着眼于学生发展,建立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 | 第43-44页 |
四、理论和实际相联系,学科内容与生活主题相统一 | 第44-45页 |
五、坚持科学评价,并力求实现评价的可操作性 | 第45页 |
六、坚持评价的民主与开放 | 第45-46页 |
第三节 学生公共参与素养评价的方法体系 | 第46-58页 |
一、学生公共参与素养评价常用的方法 | 第46-48页 |
二、学生公共参与素养评价方法体系的构建应坚持的原则 | 第48-53页 |
三、学生公共参与素养评价方法体系构建的改革的方向 | 第53-58页 |
第四节 学生公共参与素养评价的实施途径 | 第58-106页 |
一、实施活动型学科课程,在课内课外活动中评价学生公共参与素养 | 第59-80页 |
二、实施纸笔测试,通过学业考试评价学生公共参与素养 | 第80-106页 |
结语 | 第106-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