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5页 |
2.1.1 渡口渡船 | 第15页 |
2.1.2 渡口渡船安全管理 | 第15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2.2.1 协同管理理论 | 第15-16页 |
2.2.2 目标管理理论 | 第16-17页 |
2.2.3 公共治理理论 | 第17-19页 |
第3章 长江江苏段渡口渡船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 第19-30页 |
3.1 长江江苏段渡口渡船安全管理现状 | 第19-25页 |
3.1.1 长江江苏段渡口渡船基本情况 | 第19-21页 |
3.1.2 长江江苏段渡口渡船安全管理模式 | 第21-22页 |
3.1.3 所采取的举措 | 第22-24页 |
3.1.4 取得的成效 | 第24-25页 |
3.2 长江江苏段渡口渡船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 第25-27页 |
3.2.1 管理主体责任落实不足 | 第25-26页 |
3.2.2 管理手段单一落后 | 第26页 |
3.2.3 渡船安全管理风险加剧 | 第26-27页 |
3.2.4 船员管理欠缺 | 第27页 |
3.3 长江江苏段渡口渡船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7-30页 |
3.3.1 监管问责机制不够完善 | 第27页 |
3.3.2 渡口渡船管理缺乏现代信息化技术支撑 | 第27-28页 |
3.3.3 渡船管理不规范且安全技术标准偏低 | 第28页 |
3.3.4 渡船船员流失且缺乏培训考核机制 | 第28-30页 |
第4章 国内渡口渡船安全管理经验借鉴 | 第30-35页 |
4.1 国内渡口渡船安全管理经验介绍 | 第30-32页 |
4.1.1 上海率先立法完善渡口渡船管理体制 | 第30页 |
4.1.2 四川将服务型政府理念贯彻于渡口渡船安全管理 | 第30-31页 |
4.1.3 广西依托信息化健全渡口渡船安全管理机制 | 第31-32页 |
4.2 渡口渡船安全管理相关经验借鉴 | 第32-35页 |
4.2.1 完善渡口渡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 第32页 |
4.2.2 结合渡口实际情况确定安全监管重点 | 第32-33页 |
4.2.3 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安全监管能力 | 第33页 |
4.2.4 转变发展理念统筹渡运发展 | 第33-35页 |
第5章 进一步加强长江江苏段渡口渡船安全管理的对策分析 | 第35-46页 |
5.1 规范航行避让行为 | 第35-36页 |
5.1.1 划定渡运区域 | 第35-36页 |
5.1.2 落实渡运区域监控措施 | 第36页 |
5.2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 第36-39页 |
5.2.1 加大安全生产投入 | 第36-37页 |
5.2.2 加强渡运危化品和防污染管理 | 第37-38页 |
5.2.3 加强安全宣传 | 第38页 |
5.2.4 完善渡运单位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应急处理预案 | 第38-39页 |
5.3 提升船员履职能力 | 第39-41页 |
5.3.1 实施船员上岗前检查制度 | 第39-40页 |
5.3.2 定期开展船员教育培训 | 第40页 |
5.3.3 健全船员考核管理机制 | 第40-41页 |
5.4 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 | 第41-44页 |
5.4.1 推广大数据技术打破各管理部门间数据壁垒 | 第41-42页 |
5.4.2 综合机器视觉技术构建渡船安全预警监控平台 | 第42-43页 |
5.4.3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设人车货统计识别系统 | 第43-44页 |
5.4.4 发挥信息化对公共服务的促进作用 | 第44页 |
5.5 协调渡口资源配置 | 第44-46页 |
5.5.1 加大对渡口的财政补贴 | 第44-45页 |
5.5.2 积极协调民间资源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