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论文--家畜论文--猪论文

PEDV感染猪空肠组织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及hnRNP A1影响PEDV复制的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第15-17页
第1章 前言第17-35页
    1.1 引言第17页
    1.2 猪流行性腹泻概述第17-27页
        1.2.1 PED的临床症状第17页
        1.2.2 PED的致病机理第17-18页
        1.2.3 PED的病理变化第18页
        1.2.4 PED流行病学第18页
        1.2.5 PED的流行情况第18-19页
        1.2.6 PEDV病原学特征第19-21页
        1.2.7 PEDV的基因功能研究进展第21-26页
        1.2.8 PED的防控及治疗第26-27页
    1.3 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应用第27-31页
        1.3.1 蛋白质组学概述第27-28页
        1.3.2 蛋白质组学在病毒研究中的作用第28-29页
        1.3.3 同位素标记相对与绝对定量(iTRAQ)技术第29-31页
    1.4 核内不均一蛋白A1(hnRNPA1)第31-32页
        1.4.1 hnRNPA1的结构和功能第31页
        1.4.2 hnRNPA1与冠状病毒第31-32页
    1.5 槲皮素抗病毒的研究进展第32-34页
        1.5.1 槲皮素概述第32-33页
        1.5.2 槲皮素抗病毒机制第33-34页
    1.6 立题依据第34-35页
第2章 PEDV强弱毒株感染仔猪空肠组织的蛋白质组学分析第35-67页
    2.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35页
    2.2 试验材料第35-38页
        2.2.1 细胞、毒株第35页
        2.2.2 主要试剂与试剂盒第35-36页
        2.2.3 主要培养基及溶液的配制第36-38页
        2.2.4 主要实验器材第38页
        2.2.5 分子生物学信息软件第38页
    2.3 试验方法第38-49页
        2.3.1 试验动物的病原和抗体检测第38-39页
        2.3.2 PEDV的增殖第39-40页
        2.3.3 病毒滴度测定第40页
        2.3.4 仔猪感染试验第40-41页
        2.3.5 病毒RNA的提取及实时绝对荧光定量PCR第41-43页
        2.3.6 细胞总蛋白的提取及定量第43页
        2.3.7 FASP方法酶解第43页
        2.3.8 iTRAQ试剂标记第43-44页
        2.3.9 第一维高PH-RP液相分离第44-45页
        2.3.10 第二维反相液质联用RPLC-MS第45页
        2.3.11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5-47页
        2.3.12 WesternBlot试验第47-48页
        2.3.13 统计学分析第48-49页
    2.4 结果与分析第49-63页
        2.4.1 试验动物的抗原和抗体检测第49页
        2.4.2 YN13和YN144的致病力比较第49-53页
        2.4.3 蛋白质组学结果分析第53-56页
        2.4.4 样品间重复性分析第56-57页
        2.4.5 差异蛋白的定义第57-58页
        2.4.6 差异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第58页
        2.4.7 差异蛋白的功能特征分析第58-60页
        2.4.8 差异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第60-62页
        2.4.9 差异蛋白的验证第62-63页
    2.5 讨论第63-66页
        2.5.1 细胞免疫应答第63-64页
        2.5.2 细胞骨架应答第64页
        2.5.3 HSP家族和PEDV复制第64-65页
        2.5.4 病毒转录和翻译过程相关蛋白第65-66页
    2.6 小结第66-67页
第3章 hnRNPA1影响PEDV复制的作用机制研究第67-83页
    3.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67页
    3.2 实验材料第67-68页
        3.2.1 细胞,毒株和菌株第67页
        3.2.2 载体和质粒第67页
        3.2.3 抗体、siRNA及主要化学试剂第67-68页
        3.2.4 培养基和溶液的配制第68页
        3.2.5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第68页
    3.3 实验方法第68-76页
        3.3.1 重组质粒的构建第68-71页
        3.3.2 重组质粒无内毒素提取第71页
        3.3.3 质粒DNA浓度的测定第71-72页
        3.3.4 siRNA及质粒转染第72页
        3.3.5 免疫共沉淀(CO-IP)第72-73页
        3.3.6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第73-74页
        3.3.7 细胞总RNA的提取和相对定量PCR第74-75页
        3.3.8 病毒RNA的提取及绝对定量PCR第75-76页
    3.4 实验结果第76-82页
        3.4.1 hnRNPA1参与PEDV复制过程第76页
        3.4.2 hnRNPA1与PEDVN蛋白的共定位分析第76-77页
        3.4.3 PEDVN蛋白和hnRNPA1互作分析第77-78页
        3.4.4 HnRNPA1沉默第78-79页
        3.4.5 沉默hnRNPA1抑制PEDVYN144毒株的复制第79-80页
        3.4.6 沉默hnRNPA1抑制PEDVYN13和CV777毒株的复制第80-82页
    3.5 讨论第82页
    3.6 小结第82-83页
第4章 槲皮素抗PEDV研究第83-105页
    4.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83页
    4.2 实验材料第83-85页
        4.2.1 细胞,毒株和菌株第83页
        4.2.2 载体和质粒第83页
        4.2.3 主要试剂和设备第83-84页
        4.2.4 相关试剂的配制第84-85页
    4.3 试验方法第85-91页
        4.3.1 MTT法测定槲皮素的细胞毒性第85页
        4.3.2 病毒滴度的测定第85页
        4.3.3 槲皮素IC50的测定第85-86页
        4.3.4 Westernblot分析第86页
        4.3.5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第86页
        4.3.6 病毒RNA的提取及实时绝对荧光定量PCR第86页
        4.3.7 siRNA及质粒转染第86页
        4.3.8 细胞总RNA的提取和相对荧光定量PCR第86-87页
        4.3.9 重组质粒的构建第87-89页
        4.3.10 目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第89-90页
        4.3.11 目的蛋白去标签和纯化第90页
        4.3.12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试验(Surfaceplasmonresonance,SPR)第90-91页
        4.3.13 PEDV3C样蛋白酶的活性检测试验和活性抑制试验第91页
    4.4 试验结果第91-103页
        4.4.1 槲皮素的细胞毒性第91-93页
        4.4.2 槲皮素对PEDV的影响第93-96页
        4.4.3 槲皮素不影响PEDV吸附和入侵宿主细胞第96-97页
        4.4.4 HSPA1和PEDV第97-99页
        4.4.5 槲皮素和PEDV3C样蛋白酶结合位点的预测第99-100页
        4.4.6 槲皮素和PEDV3C样蛋白酶相互作用第100-102页
        4.4.7 槲皮素抑制PEDV3C样蛋白酶的活性第102-103页
    4.5 讨论第103-104页
    4.6 小结第104-105页
第5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27页
附录第127-144页
基本信息第144-146页
致谢第146-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粪类圆线虫RIOK-2蛋白激酶编码基因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下一篇:中华绒螯蟹螺原体侵染小鼠3T6细胞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