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群育实施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选题背景 | 第8页 |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群育的起源与发展 | 第9-10页 |
·西方群育思想 | 第10页 |
·群育思想的中国传统哲学根基 | 第10-11页 |
·群育思想在近现代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 第11-13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2 理论概述 | 第15-24页 |
·概念界定 | 第15-20页 |
·群的起源 | 第15-17页 |
·群育 | 第17-20页 |
·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哲学基础 | 第20-21页 |
·心理学基础 | 第21-22页 |
·社会学基础 | 第22-24页 |
3 大学生向群意识现状分析 | 第24-32页 |
·大学生群体 | 第24-26页 |
·大学生群体的涵义 | 第24页 |
·大学生群体的特点 | 第24-25页 |
·大学生群体的类型 | 第25-26页 |
·大学生向群意识现状分析 | 第26-32页 |
·大学生向群意识的特点 | 第26-29页 |
·大学生向群意识现状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4 我国高校群育实施对策 | 第32-44页 |
·从以人为本出发创建和群新理念 | 第32-34页 |
·以人为本历史溯源 | 第32-33页 |
·以人为本的群育观 | 第33-34页 |
·通过他育与自育相结合促进个性与群性协调发展 | 第34-37页 |
·他育与自育相结合 | 第34-35页 |
·个性与社会性协调发展 | 第35-37页 |
·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全方位的群性教育 | 第37-44页 |
·建设群育课程 | 第38-40页 |
·搭建群育载体 | 第40-41页 |
·引导群育主体 | 第41-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附录A 大学生向群意识倾向调查问卷 | 第47-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