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表面等离子共振的基本原理 | 第11-12页 |
1.2 有序微纳结构的构筑 | 第12-17页 |
1.3 金属纳米阵列结构的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1.4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1.5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7页 |
第二章 PS微球模板构筑不同形貌的金纳米阵列结构 | 第27-43页 |
2.1 引言 | 第27页 |
2.2 实验 | 第27-30页 |
2.2.1 试剂和仪器 | 第27-28页 |
2.2.2 实验过程 | 第28-3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0-34页 |
2.3.1 PS纳米球的TEM形貌 | 第30页 |
2.3.2 手动提膜构筑PS微球单层模板 | 第30-31页 |
2.3.3 LB膜分析仪提膜制备PS微球单层模板 | 第31-33页 |
2.3.4 非密排PS球阵列 | 第33-34页 |
2.4 Au纳米阵列结构的构筑 | 第34-38页 |
2.4.1 Au包覆的PS微球纳米阵列结构 | 第34页 |
2.4.2 Au三角纳米点阵结构 | 第34-35页 |
2.4.3 Au网格纳米阵列结构 | 第35-3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第三章 具有SPR效应的金纳米阵列结构的性能研究 | 第43-57页 |
3.1 引言 | 第43页 |
3.2 实验 | 第43-44页 |
3.2.1 试剂和仪器 | 第43-44页 |
3.2.2 实验过程 | 第44页 |
3.2.3 周期性Au纳米阵列结构的构筑流程 | 第44页 |
3.3 周期性Au纳米阵列结构的SPR效应研究 | 第44-51页 |
3.3.1 Au的本征吸收性质 | 第44-45页 |
3.3.2 Au包覆PS球纳米阵列的SPR效应 | 第45-47页 |
3.3.3 Au三角纳米点阵的SPR效应 | 第47页 |
3.3.4 Au网格的SPR效应 | 第47-51页 |
3.4 不同种类Au阵列结构的SPR效应 | 第51页 |
3.5 Au网格纳米阵列结构SPR效应的可控调节 | 第51-5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第四章 具有减反射增强作用的硅纳米柱阵列结构的构筑及其光学性能研究 | 第57-74页 |
4.1 引言 | 第57-58页 |
4.2 实验 | 第58-59页 |
4.2.1 试剂和仪器 | 第58页 |
4.2.2 实验过程 | 第58-59页 |
4.3 结果和讨论 | 第59-61页 |
4.3.1 金辅助化学刻蚀的制备流程 | 第59-60页 |
4.3.2 金辅助化学刻蚀的制备原理 | 第60页 |
4.3.3 硅纳米柱阵列的构筑 | 第60-61页 |
4.4 硅纳米柱的结构表征 | 第61-67页 |
4.4.1 硅纳米柱形貌与长度的关系 | 第61-63页 |
4.4.2 硅纳米柱阵列与刻蚀温度的关系 | 第63-64页 |
4.4.3 硅纳米柱阵列的精细调控 | 第64-67页 |
4.5 硅纳米柱阵列的光学性能研究 | 第67-70页 |
4.5.1 硅纳米柱阵列的减反射性能 | 第67-69页 |
4.5.2 金包覆的硅纳米柱阵列结构的光学性能分析 | 第69-7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第五章 具有SPR效应的金纳米阵列结构用于检测罗丹明 | 第74-82页 |
5.1 引言 | 第74-75页 |
5.2 实验 | 第75-76页 |
5.2.1 试剂和仪器 | 第75页 |
5.2.2 实验过程 | 第75-76页 |
5.3 金网格拉曼检测的结果和讨论 | 第76-77页 |
5.4 金包覆的硅纳米柱拉曼检测的结果和讨论 | 第77-7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82-84页 |
硕士期间发表和已完成的论文与工作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