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4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4-25页 |
1.3.1 道德自主能力的研究综述 | 第14-21页 |
1.3.2 服务性学习的研究综述 | 第21-25页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25-2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26-29页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的理解与界定 | 第29-38页 |
2.1 服务性学习 | 第29-32页 |
2.1.1 服务性学习的内涵 | 第29-30页 |
2.1.2 服务性学习的作用 | 第30页 |
2.1.3 服务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 第30-32页 |
2.1.4 小结 | 第32页 |
2.2 道德自主能力 | 第32-36页 |
2.2.1 道德自主能力的内涵 | 第32-34页 |
2.2.2 道德自主能力的作用 | 第34-35页 |
2.2.3 道德自主能力的理论基础 | 第35-36页 |
2.3 服务性学习与道德自主能力的关系 | 第36-38页 |
第三章 服务性学习对大学生道德自主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 | 第38-53页 |
3.1 研究步骤 | 第38-42页 |
3.1.1 研究对象 | 第38页 |
3.1.2 研究方法 | 第38-41页 |
3.1.3 研究工具 | 第41-42页 |
3.2 服务性学习对道德自主能力内、外显因素的影响 | 第42-48页 |
3.2.1 服务性学习对道德自主能力的影响 | 第42-44页 |
3.2.2 服务性学习对人际交往效能的影响 | 第44-46页 |
3.2.3 服务性学习对社会责任感的影响 | 第46-48页 |
3.3 道德自主问卷与其他各问卷的相关分析 | 第48-50页 |
3.3.1 与人际交往效能问卷 | 第49页 |
3.3.2 与社会责任感问卷 | 第49-50页 |
3.3.3 小结 | 第50页 |
3.4 道德自主问卷与其他各问卷的回归分析 | 第50-53页 |
3.4.1 与人际交往效能问卷 | 第50-51页 |
3.4.2 与社会责任感问卷 | 第51-52页 |
3.4.3 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大学生道德自主能力培养的启示与建议 | 第53-59页 |
4.1 大学生道德自主能力培养的启示 | 第53-55页 |
4.1.1 转变教育观念,推行服务学习 | 第53-54页 |
4.1.2 加强社会合作,共担教育责任 | 第54-55页 |
4.1.3 鼓励社会实践,促进个体发展 | 第55页 |
4.2 大学生道德自主能力培养的建议 | 第55-59页 |
4.2.1 突出现实性,创新内容引领 | 第56-57页 |
4.2.2 突显多样性,创新范式运行 | 第57-58页 |
4.2.3 突出指导性,创新督导评估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录 | 第63-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74-75页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