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近场辐射传热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0-13页 |
1.3 近场辐射中偶极子近似方法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偶极子近似计算近场辐射的理论基础 | 第16-26页 |
2.1 电磁波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2.1.1 麦克斯韦方程组 | 第16-17页 |
2.1.2 波动方程 | 第17页 |
2.2 偶极子近似 | 第17-25页 |
2.2.1 涨落耗散理论 | 第18页 |
2.2.2 倏逝波与表面极化 | 第18-19页 |
2.2.3 偶极子与介电函数 | 第19-20页 |
2.2.4 格林函数与偶极子近似 | 第20-24页 |
2.2.5 辐射传热量与光谱热导率 | 第24-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微纳米粒子间的近场辐射传热 | 第26-43页 |
3.1 偶极子近似方法验证 | 第26-29页 |
3.1.1 偶极子近似计算两个纳米小球间近场换热 | 第26-27页 |
3.1.2 金属粒子间的近场辐射传热 | 第27-29页 |
3.2 多粒子间相互作用 | 第29-31页 |
3.3 各向异性粒子间近场辐射传热 | 第31-35页 |
3.3.1 InSb材料介电常数表示 | 第31-33页 |
3.3.2 两个InSb粒子间近场辐射传热 | 第33-35页 |
3.4 表面对于粒子间近场辐射传热的影响 | 第35-41页 |
3.4.1 粒子与表面间近场辐射的理论推导 | 第36-37页 |
3.4.2 不同表面对两粒子间近场辐射传热影响 | 第37-39页 |
3.4.3 石墨烯表面对粒子间近场辐射传热影响 | 第39-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复杂形状物体间近场辐射传热 | 第43-52页 |
4.1 TDDA方法验证 | 第43-46页 |
4.1.1 TDDA计算两个立方体间近场辐射传热 | 第43-45页 |
4.1.2 TDDA计算两个各向异性立方体间近场辐射传热 | 第45-46页 |
4.2 TDDA对于复杂模型近场辐射传热的计算 | 第46-47页 |
4.2.1 TDDA计算两个环形圆柱体间的近场辐射传热 | 第46页 |
4.2.2 TDDA计算双层圆柱体间的近场辐射传热 | 第46-47页 |
4.3 TDDA计算多体模型 | 第47-50页 |
4.3.1 TDDA计算大球体与粒子间的多体作用 | 第47-49页 |
4.3.2 TDDA计算二氧化硅空腔内粒子间的近场辐射传热 | 第49-50页 |
4.3.3 TDDA计算长方体空腔内粒子间的近场辐射传热 | 第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