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地方政府合作研究--基于沪昆同城化的分析

论文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导论第8-19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8-9页
        一.选题背景第8页
        二.选题意义第8-9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9-17页
        一.国外研究综述第9-11页
        二.国内研究综述第11-17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第17-18页
        一.文献分析法第17页
        二.实证分析法第17-18页
    第四节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第18-19页
        一.研究的难点第18页
        二.研究的创新点第18-19页
第二章 沪昆政府合作的理论基础第19-24页
    第一节 新区域主义理论第19-20页
        一.新区域主义理论的兴起第19页
        二.新区域主义的核心内容第19-20页
    第二节 治理理论第20-21页
        一.治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第20-21页
        二.治理理论的概念第21页
        三.治理理论的内涵第21页
    第三节 区域一体化理论第21-24页
        一.区域一体化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第21-22页
        二.区域空间一体化第22-23页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第23-24页
第三章 沪昆政府合作发展的分析第24-37页
    第一节 沪昆政府合作的背景第24-28页
        一.沪昆政府合作的现实基础第24-26页
        二.沪昆政府合作的动机第26-28页
    第二节 沪昆政府合作的发展历程第28-30页
        一.单向辐射阶段第28-29页
        二.双向互动发展阶段第29页
        三.分工合作,错位竞争阶段第29-30页
    第三节 沪昆政府合作的现状第30-37页
        一.沪昆政府合作的现状第30-31页
        二.对昆山花桥的调研分析第31-37页
第四章 沪昆政府合作的障碍分析第37-42页
    第一节 行政区划的隔离第37-38页
        一.过度重视行政区经济发展第37页
        二.行政区划提高要素流通成本第37-38页
    第二节 利益分配不均第38-39页
        一.降低政府合作动力第38页
        二.扩大发展差距第38-39页
    第三节 法律规章制度缺位第39-40页
        一.政府合作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位第39页
        二.社保相关连动机制不完善第39-40页
    第四节 政绩评价体系不完善第40-42页
        一.政绩的评价体系不健全第40页
        二.政绩衡量标准不全面第40-42页
第五章 促进沪昆政府合作的对策分析第42-50页
    第一节 淡化行政区划的刚性隔离第42页
        一.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第42页
        二.加强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双向影响第42页
    第二节 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第42-45页
        一.完善对话磋商机制第43页
        二.健全利益分配制度第43-45页
    第三节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第45-46页
        一.完善相应的竞争法第45页
        二.完善区域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第45-46页
        三.完善户籍、福利制度第46页
    第四节 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价体系第46-50页
        一.完善政绩考核评价的主体第47-48页
        二.优化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第48-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6页
附录第56-58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8-59页
后记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公民有序参与
下一篇:贵州省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协同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