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1.3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3.1 公共服务一体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3.2 协同治理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1.3.3 公共服务一体化协同治理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2 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协同治理基础理论 | 第18-24页 |
2.1 公共服务一体化理论支撑 | 第18-20页 |
2.1.1 公共服务理论要义 | 第18页 |
2.1.2 公共服务中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理论表述 | 第18-20页 |
2.2 协同治理相关理论梳理 | 第20-21页 |
2.3 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协同治理的理论支撑 | 第21-24页 |
2.3.1 治理主体和治理权威的多元化 | 第21-22页 |
2.3.2 各子系统的协同性 | 第22页 |
2.3.3 共同规则的制定 | 第22-24页 |
3 贵州省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困境及原因分析 | 第24-37页 |
3.1 贵州省公共服务中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现状分析 | 第24-29页 |
3.1.1 全省社会民生工作取得新成效 | 第24-27页 |
3.1.2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能力建设工作稳步发展 | 第27-28页 |
3.1.3 城乡基础建设相对同步 | 第28-29页 |
3.1.4 城乡教育事业稳健发展 | 第29页 |
3.2 贵州省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的困境与不足 | 第29-32页 |
3.2.1 城乡公共服务标准化失调亟需整改 | 第29-30页 |
3.2.2 农村经济欠发达阻碍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 | 第30-32页 |
3.3 贵州省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困境原因分析 | 第32-37页 |
3.3.1 公共服务治理主体机制存在缺陷 | 第32-33页 |
3.3.2 缺乏多个治理主体的培育环境 | 第33-34页 |
3.3.3“欠发达”、“欠开发”省情制约公共服务供给 | 第34-37页 |
4 贵州省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协同机制的运作基础和机理分析 | 第37-42页 |
4.1 贵州省城乡公共服务中协同机制的运作基础 | 第37页 |
4.2 贵州省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中协同机制运作机理 | 第37-42页 |
4.2.1 政府权威在一体化治理主体间的共享 | 第37-39页 |
4.2.2 市场机理参与协同治理过程 | 第39-41页 |
4.2.3 公民反被动式参与协同机制 | 第41-42页 |
5 贵州省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协同机制实现路径及改良举措 | 第42-48页 |
5.1 贵州省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协同机制路径分析 | 第42-46页 |
5.1.1 建立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协同机制的外部环境 | 第42-43页 |
5.1.2 贫困地区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特殊性 | 第43-44页 |
5.1.3 结合国外经验,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协同治理 | 第44-46页 |
5.2 贵州省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协同机制改良举措 | 第46-48页 |
5.2.1 建立制度化沟通渠道和公平公正的治理平台 | 第46-47页 |
5.2.2 结合本土实情,创建有利政策环境 | 第47页 |
5.2.3 优化市场规则,健全市场机制 | 第47页 |
5.2.4 调动城乡居民积极性,满足群众最基本需求 | 第47-48页 |
6 对贵州省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协同机制的总结及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