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茶服审美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厘清中国茶服演变历程 | 第10页 |
1.2.2 丰富茶服审美理论研究 | 第10页 |
1.2.3 开拓当代茶服设计思路 | 第10-11页 |
1.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1页 |
1.3.1 明确定位生态茶服 | 第11页 |
1.3.2 系统研究生态茶服审美 | 第11页 |
1.3.3 提出以人为核心的“TPOP”穿衣原则 | 第1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1 文献研究法 | 第11页 |
1.4.2 问卷调查法 | 第11-12页 |
1.4.3 比较研究法 | 第12页 |
1.4.4 案例研究法 | 第12页 |
1.5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 第12-15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1.5.2 论文框架 | 第14-15页 |
第二章 中国茶服审美演变历程 | 第15-24页 |
2.1 金缕刺罗裙,圆领袍衫兴——唐代 | 第16-17页 |
2.2 雅致恬淡美,翩翩君子风——宋代 | 第17-18页 |
2.3 传统服饰兴,粉饰太平祥——明代 | 第18-19页 |
2.4 一代美服誉,衣冠王国名——清代 | 第19-20页 |
2.5 马褂中山装,旗袍领风尚——民国 | 第20-21页 |
2.6 潮流个性张,生态引健康——当代 | 第21-24页 |
第三章 生态茶服的审美特征 | 第24-34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生态性 | 第24-30页 |
3.2.1 面料的生态性 | 第24-26页 |
3.2.2 设计的生态性 | 第26-28页 |
3.2.3 色彩的生态性 | 第28-30页 |
3.3 文化性 | 第30页 |
3.4 实用性 | 第30-31页 |
3.4.1 社会因素 | 第31页 |
3.4.2 功能因素 | 第31页 |
3.5 时尚性 | 第31-3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当代茶服的审美现状 | 第34-46页 |
4.1 网上数据统计与整理 | 第34页 |
4.2 问卷调研 | 第34-42页 |
4.2.1 问卷的设计 | 第34-35页 |
4.2.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35-36页 |
4.2.3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第36-42页 |
4.4 当代茶服审美现状 | 第42-46页 |
4.4.1 后起之秀,颇受关注 | 第42-43页 |
4.4.2 茶文化与生态观念深入人心 | 第43页 |
4.4.3 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服饰的传承 | 第43页 |
4.4.4 生态思想的肤浅解读 | 第43-44页 |
4.4.5 价格偏高,市场良莠不齐 | 第44页 |
4.4.6 奢华装饰 | 第44页 |
4.4.7 受众群体狭窄 | 第44-46页 |
第五章 生态茶服审美理念下的设计策略 | 第46-57页 |
5.1 品牌解析 | 第46-47页 |
5.1.1 “以照本来”——照本堂 | 第46页 |
5.1.2 简而雅——东方气质之“生姜” | 第46-47页 |
5.2 注重文化传承 | 第47-56页 |
5.2.1 云肩 | 第47-50页 |
5.2.2 盘扣 | 第50-52页 |
5.2.3 旗袍 | 第52-54页 |
5.2.4 刺绣 | 第54-56页 |
5.3 彰显茶道精神,突显茶人风范 | 第56-57页 |
第六章 期望与展望 | 第57-60页 |
6.1 本文研究成果 | 第57页 |
6.2 当前茶服审美问题的解决措施 | 第57-58页 |
6.2.1 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服饰文化 | 第57页 |
6.2.2 提升设计者和企业的环保意识 | 第57-58页 |
6.3 期望与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作者简历 | 第63-64页 |
附录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