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3-1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2 可能存在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新常态下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概述 | 第15-20页 |
2.1 普惠金融体系概述 | 第15-16页 |
2.1.1 普惠金融的内涵 | 第15页 |
2.1.2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内涵 | 第15-16页 |
2.2 我国经济新常态概述 | 第16-18页 |
2.2.1 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及特征 | 第16-17页 |
2.2.2 我国金融的新常态内涵及特征 | 第17-18页 |
2.3 新常态下,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意义 | 第18-20页 |
2.3.1 提高农民资本性收入,缩小贫富差距 | 第18-19页 |
2.3.2 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转型 | 第19-20页 |
第3章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 第20-33页 |
3.1 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 | 第20-30页 |
3.1.1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普及现状 | 第20-26页 |
3.1.2 我国金融机构涉农贷款现状 | 第26-30页 |
3.2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 第30-33页 |
3.2.1 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主体单一,进展缓慢 | 第30-31页 |
3.2.2 农村普惠金融的普及成本较高,缺乏相应的管理考核体系 | 第31页 |
3.2.3 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类型单一,农村金融机构成为“抽水机” | 第31-32页 |
3.2.4 农村普惠金融信息不对称,居民获取金融服务意识淡薄 | 第32-33页 |
第4章 新常态下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 第33-45页 |
4.1 金融机构建设主体多元化 | 第33-34页 |
4.1.1 降低准入门槛,参与主体多元化 | 第33页 |
4.1.2 借鉴PPP模式设立金融机构 | 第33-34页 |
4.2 建立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经营管理考核标准 | 第34-35页 |
4.3 构建多元化农村金融体系 | 第35-37页 |
4.4 着重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 | 第37-42页 |
4.4.1 发展农村互联金融的必然性 | 第37-38页 |
4.4.2 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典型案例:P2P“宜农贷” | 第38-39页 |
4.4.3 农村互联网金融的新模式:“京东白条” | 第39-40页 |
4.4.4 农村互联网金融之股权众筹 | 第40-41页 |
4.4.5 依靠产业资本,打造农村互联网供应链金融 | 第41-42页 |
4.5 建设普惠性的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农村企业股权融资 | 第42-43页 |
4.6 设立农村金融服务咨询公益平台 | 第43-44页 |
4.7 建立农村征信体系,完善金融服务法律法规 | 第44-45页 |
结束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